首页> 中文学位 >对外贸易与我国制造业聚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6h】

对外贸易与我国制造业聚集——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1.3.2 产业地理和产业集聚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聚集研究综述

2.1 产业区位选择的理论研究

2.1.1 新古典贸易理论

2.1.2 新贸易理论

2.1.3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2.2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聚集的理论研究

2.3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聚集的理论模型

第3章 对外贸易与制造业聚集的两国三地区模型

3.1 考虑结构转换的D-S模型及其空间拓展

3.1.1 基本假设和结构

3.1.2 消费者行为

3.1.3 冰山运输成本

3.1.4 生产者行为

3.1.5 市场均衡

3.2 理论应用:两国三地区模型

3.2.1 基本假定

3.2.2 市场均衡

3.2.3 国内两地区对外贸易成本对称的情形

3.2.4 国内两地区对外贸易成本不对称的情形

第4章 中国对外贸易与制造业聚集的描述性分析

4.1 地区和产业分类

4.1.1 地区分类

4.1.2 产业分类

4.2 中国对外贸易的描述性分析

4.2.1 中国整体对外贸易概况

4.2.2 中国分地区对外贸易概况

4.3 中国制造业聚集的描述性分析

4.3.1 中国制造业聚集的地区差异

4.3.2 中国制造业聚集的产业差异

第5章 对外贸易对制造业聚集的影响:实证研究

5.1 产业聚集的理论分析

5.2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5.2.1 计量模型

5.2.2 变量选取

5.3 实证检验

5.3.1 地区-时间结构的实证检验

5.3.2 产业-时间结构的实证检验

第6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主流的贸易理论表明,自由贸易能够提高各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二战后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最终都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证据。
  改革开放以来,以贸易开放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58168.89亿元,增长了700多倍,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从不足1%上升到12%左右。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实现了飞跃:1978-2013年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接近10%;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91849.86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国内的产业地理(本文将“产业”限定为制造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出和就业越来越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沿海和内地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随之上升。
  中国产业地理的变迁是在对外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对外贸易和产业聚集之间存在某种密切的联系,并且因为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平衡造成了当前的地区发展差距。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对外贸易和产业聚集之间的关系,然而,结合中国发展中国国家的实际情况建立理论模型来研究对外贸易对产业聚集特别是对制造业聚集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还不多。因此,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对外贸易和制造业聚集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当下流行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依据,拓展建立了一个两国三地区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对国内两地区非对称贸易成本的设定,以及对消费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处理,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地理结构和处于发展中国国家的现实情况。在此基础上,该部分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外贸易自由化和国内经济一体化对国内制造业聚集的影响。论文的第二部分首先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制造业聚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然后分别构建了“地区-时间”结构和“产业-时间”结构的计量模型,分地区和产业对中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聚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现将本文的主要结论归结如下:
  (1)论文的理论部分中,在国内两地区不对称的情况下,对外贸易自由化打破了劳动力均匀分布的空间结构,具有地理优势的地区发展成为“中心”,而另一地区则成为“外围”。与之不同的是,国内经济一体化仅在一定范围内促进制造业向具有地理优势的地区聚集,但随着国内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持续深入,国内两地区之间的制造业份额将趋于一致。
  (2)论文对中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聚集的描述分析表明,中国外部需求的恶化和国内制造业的分散同时发生。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由“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拉动”,东部地区的贸易份额和制造业份额均有所降低,而中西部地区则很好地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其对外贸易份额也随之上升。
  (3)论文实证部分的计量分析证实了理论部分的结论:即对外贸易自由化促进了制造业向具有地理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聚集;而现阶段国内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则使得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制造业份额趋于收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