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6h】

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和方法

2.1 仪器

2.2 成像原理

2.3 药物准备

2.4 共聚焦胃镜检查过程

2.5 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

2.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病人临床特征

2.白光胃镜表现

3.共聚焦内镜下微循环改变

3.1 微血管形态学改变

3.2 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

讨论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最常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近年呈现下降趋势,而酒精性、非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等则逐年上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症,引起肝脏以及胃肠道等内脏系统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研究颇多,但是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特别是其血流动力学方面,还比较薄弱。门脉高压性胃病是门静脉高压患者内镜下胃黏膜出现特殊病变,并伴有黏膜和黏膜下血管扩张而组织学上无明显炎症的一种独立的胃病(1992年意大利米兰有关门脉高压性胃病共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其病理生理主要涉及胃黏膜微循环障碍,但是目前关于其血流量改变、微血管直径改变等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并且研究对象大多为人体离体标本、动物模型,其检测方法如激光多普勒、病理切片等,研究结果误差较大,尚缺乏临床在体实时研究资料。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体内实时、动态观察毛细血管的变化,并且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壁和血细胞的形态和流动状态,是研究微循环改变的新型工具。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应用共聚焦内镜实时观察,并后续测量分析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胃黏膜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及未来基于机制的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病房的患者,经病史,腹部CT或超声,电子胃镜等诊断为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查体或其他原因行共聚焦内镜检查、无门静脉高压症且白光胃镜表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相关禁忌症,收集其临床资料,然后静脉麻醉下行白光胃镜检查,采集典型病变图像存储于相应数据库中。继而注射对比剂行共聚焦内镜检查(每个部位有效观察时间不少于15秒),选取胃底*1、胃体四壁各*1、典型病变处进行观察,同时录制视频存储于相应数据库中。最后应用Cellvizio Viewer软件和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测量分析共聚焦内镜主要指标:微血管直径、微血管面积;其余共聚焦内镜下观察指标有:微血管形态、微循环中血细胞流动状态、荧光素钠渗出、胃小凹改变。其余指标包括白光胃镜表现和临床指标(病因组成等)。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中文版,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认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实验组共有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25例,男性17例,年龄52.5±9.8岁,有3例具有高血压病史。其中2例为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其余均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其肝硬化病因包括乙肝病毒性、酒精性、自身免疫性、丙肝病毒性。对照组共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3例,部分合并胃息肉或胆汁反流,男性23例,年龄49.1±11.1岁,有3例具有高血压病史。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3种因素在两组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等于0.890、0.223、1.000。白光胃镜下,实验组中大部分患者胃黏膜表现为明显马赛克样图案、表浅红斑、细小红点灶和樱桃红样斑点等典型改变,以胃底和胃体多见,胃窦没有发现上述改变,其中马赛克样改变最多见,但是部分患者表现相对较轻;对照组患者胃黏膜呈现慢性炎症改变,部分为活动性。实验组患者胃底、胃体大小弯处胃黏膜微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1,<0.001,0.016;胃体前后壁处两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26、0.061。实验组患者胃底、胃体四壁处胃黏膜微血管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均<0.001。实验组患者胃黏膜微血管内血细胞流动状态,大多数速度减慢,呈现为粒流、粒缓流和粒线流,甚至表现为或长或短的粒摆流或停滞状态,部分可见微血管内血细胞聚集成团,可是少数也表现为线流、线粒流,类似于正常微循环血流状态。部分微血管扭曲、变形,荧光素钠渗出增加。胃小凹改变不明显,但是部分上皮荧光素钠渗出增加,呈现炎症表现。对照组患者胃黏膜微血管内血细胞流动状态大多为线流、线粒流和粒线流,个别也表现为粒摆流,但是无停滞状态。
  结论:共聚焦内镜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整体表现为微血管增生并且扩张,部分微血管扭曲、变形,通透性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出现血流淤滞的倾向,可见血细胞聚集成团;胃小凹改变不明显,但是部分上皮通透性增加,呈现炎症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