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关系的研究
【6h】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脉血栓形成与凝血功能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3.Child-Pugh分级标准

4.实验室检查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

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PVT发生情况

3.PVT形成多因素分析

4.PVT发生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5.PVT发生与D-二聚体(DD)的关系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PVT是脾切除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肝脏的血流供应减少,门静脉压力增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PVT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尽管对PVT形成的单因素分析较多,但对多因素分析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比较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切除前后血小板变化率等因素,旨在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为PVT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PVT发生与凝血功能、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切除前后血小板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为PVT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患者100例,术前、术后行彩超,根据术后发生PVT的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有PVT)及对照组(无PVT)。收集与PVT形成有关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计算每位患者的Child-Pugh评分;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APTT、PT、TT、DD及FIB的变化情况,分析PVT与以上各项指标变化的关系。
  结果:
  1.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PVT发生情况:100例患者手术前检查均证实无门静脉血栓,手术后行超声检查存在门静脉系统血栓者35例,PVT的发生率为35.0%。血栓通常发生在术后3.07±1.23天,主要分布在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处。
  2.血栓组PVT形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而与门静脉内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脾切除前后血小板的变化率有关。血栓组与对照组相比,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流速度下降梯度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门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血小板(PLT)的变化比率越高,血栓的发生率就越高。(P<0.05)
  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PVT发生与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
  4.血栓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一天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组术后第3天DD值达最高峰。
  结论:
  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前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PLT)的变化率及D-二聚体(DD)值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P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术前通过改善凝血功能,或早期抗凝治疗从而减少PVT的发生率。出院后,患者仍有可能发生PVT,需要定期随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