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比较
【6h】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疾病,目前规则性的肝叶切除术仍然是其标准外科治疗方式[1],近年来腹腔镜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肝胆结石病反复感染导致的腹腔内粘连及解剖变异限制了腹腔镜肝切除术在本病的应用[2]。
  研究目的:评估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及临床疗效,分析腹腔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优势。
  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相关资料,其中22位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包括左半肝切除术(n=7)左外叶切除术(n=14)右半肝切除术(n=1),30位患者接受开腹肝切除术,包括左半肝切除术(n=7)左外叶切除术(n=18)右半肝切除术(n=2)右肝部分切除术(n=3).根据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位置、术前白蛋白、术后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输血情况、术后肝功、术后胆红素、术后拔管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等。应用SPSS2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应用x2检验。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显著性水平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满足纳入标准者有52例,腹腔镜组22例,开腹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58.64±9.209vs53.60±9.099岁,p=0.055)、性别(9∶13vs9∶21男∶女,p=0.414)、BMI(13∶9vs18∶12,<24∶≥24,p=0.947)、肝功能(20∶2vs27∶3,child分级A∶B,p=0.913)、术前血清白蛋白(42.145±2.900vs39.917±5.993g\L, p=0.083)等术前一般指标无差异;腹腔镜组相对于开腹组术中出血更少(117.27±67.414 vs269.33±369.771 ml,p=0.035),术后并发症更少(9.1%vs36.7%,p=0.028),术后禁食时间短(2.77±0.922 vs3.80±1.972天,p=0.016),术后转氨酶水平低(谷丙转氨酶93.95±48.958 vs201.13±166.683IU\L,p=0.002;谷草转氨酶89.50±57.138 vs219.70±236.520 IU\L,p=0.007),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36.695±4.546 vs30.703±4.831 g\L,p=0.000),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早(8.59±3.699 vs16.57±10.523天,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11.23±3.308 vs19.80±11.158天,p=0.024),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短(5.86±2.315 vs7.93±4.025天, p=0.024),而手术时间(236.36±104.769 vs264.17±113.624分钟,p=0.372)、术中输血(4.5%vs20.0%,p=0.107)、术后总胆红素(20.873±20.697 vs27.110±18.309umol\L,p=0.256)、术后三天平均引流量(76.14±74.573 vs89.87±60.835ml,p=0.468)、术后输血(9.1% vs13.3%,p=0.636)、结石清除率(初次手术结石清除率86.4% vs73.3%,p=0.256;最终结石清除率100% vs96.7%,p=0.387)、结石复发率(0% vs6.7%,p=0.502)、治疗费用(48640.45±18879.721vs41274.87±14152.497元,p=0.114)无明显差异。
  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疗效,并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禁食时间短、肝功能影响小、术后住院时间短、对患者创伤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