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
【6h】

骨性I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上气道大小和舌骨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的差异

2.上气道大小和舌骨位置在相同垂直骨面型组的性别差异

3.面型、上气道大小和形态、舌骨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讨论

1.上气道形态结构、舌骨位置异常对口颌系统及全身健康的影响

2.运用CBCT研究上气道和舌骨的优势

3.影响本研究准确性的因素的控制

4.上气道与颅颌面关系的研究

5.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运用CBCT扫描技术,对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的上气道和舌骨位置进行研究,观察上气道形态结构和舌骨位置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与颅颌面部垂直向发育的关系以及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之间的相关性,为正畸临床诊疗工作及颅颌面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帮助。
  方法:
  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影像科CBCT资料库中,随机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骨性Ⅰ类成人患者,男女比例1∶1,按MP-SN角大小分为高角组(MP-SN>38.1°)、均角组(26.9°≤MP-SN≤38.1°)和低角组(MP-SN<26.9°),通过Dolphin软件测量上气道的体积、截面积、矢状径和横径及舌骨的位置等指标,将所得数据导入SPSS22.0统计软件,对同一垂直骨面型组不同性别间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测量指标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相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组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测量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上气道和舌骨各测量指标之间及各测量指标与ANB角、MP-SN角及舌骨测量指标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上气道大小和舌骨位置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组的差异
  上气道体积:除鼻咽气道体积和喉咽气道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表现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限定平面的横截面积:除硬腭平面和会厌基底平面的截面积外,其余均表现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限定平面的矢状径和横径:除会厌尖平面矢状径表现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均无统计学差异;舌骨位置:代表垂直向位置的指标H-PS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代表水平向位置的指标H-VPS表现为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上气道大小和舌骨位置在相同垂直骨面型组的性别差异
  上气道体积: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但只有高角组和低角组舌咽段体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各限定平面的横截面积:软腭尖平面和会厌尖平面的截面积、口咽段最小截面积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明显差异;上气道各限定平面的矢状径和横径:男性稍大于女性,但只有会厌尖平面矢状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位置:H-PS和H-VPS在男性组均显著大于女性组(P<0.05)。
  3.面型、上气道大小和形态、舌骨位置之间的相关性
  有统计学意义的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测量指标与ANB角无明显相关性而与MP-SN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的上气道形态测量指标与舌骨位置测量指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1.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患者上气道口咽段有较大差异,而鼻咽段和喉咽段差异不明显,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口咽气道越狭窄,舌骨水平向位置越往后;
  2.骨性Ⅰ类相同垂直骨面型成人患者口咽部气道和舌骨位置性别差异明显,男性的口咽气道相对于女性更宽大,男性比女性舌骨位置更靠前靠下;
  3.面部垂直向发育对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具有显著影响,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存在密切相关性;
  4.在进行正畸的治疗计划的拟定时我们需将性别因素考虑在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垂直向的控制,避免医源性OSAHS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