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回顾性分析
【6h】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符号说明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术前准备

2.3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2.4 判定标准

2.5 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

3.2 术前超声

3.3 穿刺置管引流术

3.6 穿刺并发症

4 讨论

5.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ization and drainage,PCD)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诊疗经过,旨在总结探究PCD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适应症、疗效、并发症、可能延误的未发现严重疾病风险,以及治疗成功后行间隔阑尾切除术以防止复发的必要性。
  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收集了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超声诊疗科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并且行PCD治疗的患者共37例。排除其中1例住院期间同时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患者,共获得36例符合条件者。回顾资料包括病历资料与超声工作站存储影像资料。
  2.2 术前准备
  2.2.1 超声检查
  观察阑尾形态,腔内有无粪石,阑尾壁是否连续完整;阑尾周围有无脓肿形成的囊性包块以及包块的形态、范围、内部回声,腹腔有无游离液体聚集形成的液性暗区等。记录肿大阑尾外径,测量包块大小及液性暗区的深度。
  2.2.2实验室检查
  记录反映患者炎症反应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可能与出血等并发症有关的凝血检查指标等。
  2.2.3 排查禁忌证
  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PT≥16s、PTA<40%、血小板计数<50×109/L),术前服用抗凝药物、不能停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以及停药时间未达到术前准备要求者,穿刺路径上不能避开肠管者,应禁忌行PCD治疗。
  2.3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
  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确定穿刺路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两步法)穿刺置管。通过三通管常规采集脓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然后用注射器通过引流管将脓液抽净。术后进行超声随访,直至脓腔消失,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拔除引流管。
  2.4 判定标准
  2.4.1 穿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感染的临床化验指标下降,或声像图显示脓腔消失,周围肠管低回声水肿范围缩小(最大径缩小50%以上),证明脓肿消退。
  2.4.2 临床治疗成功的判定标准
  若脓肿引流2周仍持续存在,或急性阑尾炎右下腹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在穿刺治疗2周内持续或复发,则认为临床治疗失败;反之,则认为临床治疗成功。此标准也是临床医生行阑尾切除术的指征和决策依据。
  2.5 数据统计
  应用SPSS14.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x)±s)。穿刺前后指标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患者于入院当日或1~3日内实施PCD,36例患者共计穿刺置入40支引流管,平均每人穿刺置入1.1支引流管。行穿刺术后24h,患者体温平均下降0.27±0.2℃;穿刺前后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9,P=0.036)。行PCD平均引流5.1±2.1d拔除引流管,穿刺引出脓液量35ml~385ml。所有患者(36/36,100%)穿刺治疗有效。临床治疗成功率94.4%。研究中2例(2/36,5.5%)患者复发脓肿,再次行穿刺治疗;6例(6/36,16。7%)患者复发急性阑尾炎,其中4例(4/36,11.1%)于1个月至15个月行阑尾切除术,2例(2/36,5.6%)以单纯药物治疗;其余28例(28/36,77.8%)患者未复发,其中1例(1/36,2.78%)在无复发状态下于出院4个月后行间隔阑尾切除术。由于复发需行阑尾切除术的比例为11.1%。
  结论:
  超声引导下PCD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于初发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成功后未出现复发症状的患者,无需常规行间隔阑尾切除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