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
【6h】

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

第三章 地震目录

第四章 典型震例震前地震活动性分析

第五章 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汾渭地震带由一系列新生代晚期以来形成的断陷盆地组成,是我国盆岭构造的典型发育区和主要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汾渭地震带内地震频繁,发生过8次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8级以上地震2次。研究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特征,对于探讨地震的成因和规律,进行地震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目录是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础资料,其完整性是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本文整理了汾渭地震带M≥4.7(4)级地震目录。通过值曲线法、地震年平均率法和比例系数法对其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6.0级地震自1305年起基本完整;M≥4.7(4%)级地震自1473年起基本完整。
  结合台站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稳定值法和拟合优度法对比分析了汾渭地震带1970年以来蚴,≥1.0级地震目录完整性。结果表明: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2.4~2.5级开始基本完整;台站调整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2.2级基本完整: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一至今)。2.0~蚴。2.1基本完整。最小完整震级随台站建设逐渐降低,反映了地震监测能力的逐步提高。
  矩释放加速度法(AMR)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中期地震预报中具有很大潜力,被很多学者所认可。本文打破以往多采用Matlab函数拟合的思想,采用穷举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降低了拟合时间破裂函数的误差。同时,采用空间累积应变释放分布与矩释放加速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强地震前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弥补了以往AMR分析中由于受地震个数限制而在震前震中附近产生空白现象的缺陷。在完整地震目录的基础上,对汾渭地震带内1970年以来8例5.0级以上地震震前b值、矩释放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级以上地震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b值降低现象,震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矩释放加强状况出现。
  对汾渭地震带内历史破坏性地震以及近代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汾渭地震带内6级以上地震具有南北向迁移的特征,下一次6级左右地震可能将发生在汾渭地震带的南部临汾盆地或者渭河盆地内。1970年以来应变积累和释放大致以8—10年左右为周期,在未来几年里可能发生大的应变释放。延庆一大同盆地区内阳高与怀安之间,以及运城盆地西南部和渭河盆地东北部,有显著能量空区,上述区域应引起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