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幼师媒介形象与社会认知偏差研究——以新浪网2016-2018年相关报道为例
【6h】

幼师媒介形象与社会认知偏差研究——以新浪网2016-2018年相关报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

2.1.1 关于拟态环境理论

2.1.2 关于议程设置假说

2.1.3 关于媒介社会责任论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对象

2.2.2 样本选取

2.2.3 类目建构

第3章 幼师的媒介建构

3.1 幼师报道的内容分析

3.1.1 报道概况

3.1.2 报道体裁

3.1.3 报道议题

3.1.4 报道倾向

3.1.5 主体性别

3.1.6 消息源

3.1.7 类目交叉分析

3.2 幼师报道的话语特征分析

3.2.1 报道文本的主题特征分析

3.2.2 报道文本的修辞手法分析

3.2.3 报道文本的话语风格特色分析

3.3 幼师媒介话语建构的典型形象

3.3.1 爱岗敬业的“园丁”

3.3.2 体罚虐童的“暴力狂”

3.3.3 性别失衡的群体

3.3.4 政府和社会注视下的从业者

3.3.5 社会生活的参与者

3.4 小结

第4章 幼师媒介形象与社会认知探析

4.1 幼师社会认知形象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分析

4.1.2 小结

4.2 幼师媒介形象与社会认知偏差呈现

4.3 幼师媒介形象呈现影响因素探析

第5章 幼师形象再塑:重视建构要素

5.1 媒体层面:建构客观的幼师媒介形象

5.1.1 以事实为依据,合理报道

5.1.2 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5.1.3 多视角建构群体形象

5.2 公众层面:提升媒介素养

5.2.1 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5.2.2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5.3 幼师层面:谋求主动发声

5.3.1 提高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5.3.2 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声

5.4 社会环境层面:政府全力保障各方权益

5.4.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5.4.2 关注失语群体,维护社会和谐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