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提升的措施研究
【6h】

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提升的措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行政监督效能理论概述

2.1行政监督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及作用

2.2行政监督效能的内涵及评估要素

2.3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意义

第三章 信息化条件下的行政监督效能

3.1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

3.2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与传统条件下行政监督的差异

3.3信息化对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影响

3.4信息化手段在提升行政监督效能中的运用

第四章 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提升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4.1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提升面临的机遇

4.2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提升存在的问题

4.3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提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信息化条件下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措施分析

5.1内部行政监督主体方面

5.2行政监督客体方面

5.3国家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方面

5.4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面

5.5行政监督效能评估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需要行政监督的切实有效来予以保障。行政监督是重要的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监督效能的高低对政府行政效能有重要影响。提高行政监督效能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政府管理和社会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效能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基础,它不仅带来行政监督手段上的革新,也带动行政监督理念和监督方式的变革。信息化作用于行政监督系统,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监督效率。与传统条件下行政监督相比较,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客体的信息地位、政府的信息隔离状态、公众对政府治理的期望、监督主体的监督能力、监督参与平台都发生了改变,对行政监督主体、行政监督客体、行政监督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条件下通过电子监察系统、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网络监督等运用推动行政监督效能得到提升。
  信息化为提升行政监督效能提供良好的机遇,同时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行政监督主体认识不到位、信息不对称,行政监督客体数据信息开放共享程度相对较弱、信息公开受限,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与监督需求存在差距,信息化条件下行政监督效能评估体系尚不成熟等,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多元监督主体未得到有效整合、政府信息数据平台的整合度有待提高、法规制度的顶层规划相对不够等方面。通过采取加强行政监督主体建设、规范行政监督客体信息公开、完善电子监察系统、针对信息化条件完善行政监督效能评估等措施,有助于提升行政监督效能,促进行政监督现代化,完善政府治理。

著录项

  • 作者

    颜晓玲;

  •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授予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学科 行政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玲;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监察、监督;
  •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行政监督; 信息技术;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1:06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