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信访理论与实践研究
【6h】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信访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信访的相关概念辨析和历史源起

第一节 信访的相关概念辨析

一、信访与信访工作

二、越级上访与非正常上访

三、信访调解与司法诉讼

第二节 信访的历史源起

一、中国古代社会信访

二、中国近代社会信访

三、中国现代社会信访

第三节 信访的主要功能

一、政治参与功能

二、权力监督功能

三、矛盾化解功能

四、权利救济功能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信访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信访理论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相关思想

二、毛泽东关于内部矛盾的主要思想

三、毛泽东关于利益矛盾的主要思想

四、毛泽东关于敌对矛盾的主要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信访理论的发展轨迹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信访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信访思想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信访理论的理论支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四、巩固稳定的基层政权建设观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信访工作实践的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信访工作实践的曲折探索

一、信访制度的建立(1949—1966)

二、信访制度的破坏(1966—1976)

三、信访制度的恢复(1976—198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信访工作实践的创新发展

一、信访工作秩序的初始规范(1982—1995)

二、信访工作法规政策的健全(1995—2005)

三、信访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2005年至今)

第四章 信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第一节 信访出现的突出问题

一、信访量持续高位运行

二、集体访逐渐成为信访主流

三、非正常上访日益突出

四、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第二节 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访服务的观念不强作风不实

二、信访接待的进口过宽出口不畅

三、信访部门的职能缺位行为越位

四、信访问题的内容繁杂处理复杂

五、信访人法治思维滞后行为偏执

第三节 信访问题凸显的成因

一、制度性因素

二、体制性因素

三、法治性因素

四、观念性因素

第五章 创新信访工作的对策

第一节 强化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纪律要求

一、强化党的纪律,切实坚持党对信访工作领导

二、强化宗旨观念,切实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

三、强化公平正义,切实坚持依法依规处理问题

四、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坚持有错必纠违法必究

第二节 创新信访工作方式

一、改变方式拓宽群众信访渠道

二、夯实基础做好信访源头治理

三、整顿秩序规范信访工作行为

四、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第三节 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一、建立常态的宣传教育疏导工作机制

二、建立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机制

三、建立高效的信访事项处理工作机制

四、建立科学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第四节 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一、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理论依据

二、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法律依据

三、信访工作法治化的现实依据

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路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信访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参与制度,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近现代都有它的影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国几千年的信访文化,创造性地建立了党的信访制度,把信访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给信访注入了新的内涵,意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传真、走访等形式,依法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权处理的其他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合理诉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权处理的管理部门必须依法作出处理的一种活动。这就明确了信访是一种有别于司法诉讼制度的权利救济制度。中国共产党在开展信访工作中,主动畅通信访渠道,依法调解与处理信访问题,打击非正常上访,鼓励人民群众依法诉讼,充分发挥了信访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政治参与、权力监督、矛盾化解、权利救济功能与作用,为建设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党的信访工作理论研究,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历届中央领导人就党的信访工作开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和论述,建立信访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方法,科学总结并形成了一套贯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访理论。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思想,它关于“信访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信访工作要服务党的其他工作开展、信访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群众工作”的信访理论,主要体现的是群众观点和社会动员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信访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中,还有党的十八大明确的“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思想等。这些理论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又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以党的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宗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党巩固稳定的基层政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论支点,立足于中国共产党信访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发展,在党的信访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它们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信访工作,热情接待群众信访,认真处理群众诉求,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信访工作实践经验。从建国后信访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信访制度的破坏,再到1976年后信访制度的恢复,中国共产党的信访工作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从1982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的信访工作才正式进入规范发展与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党的信访工作秩序开始得到初始规范,各项信访工作法规政策得到进一步健全,信访的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得到进一步创新,信访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凸显,信访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搞,中国共产党的信访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当然,中国共产党信访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信访问题。特别是当前,党所面临的信访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央到地方信访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而且信访群众三五成群,集体上访趋势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逐渐成为上访的主流。信访群众的行为也越来越激烈,非正常上访问题日益突出,群体性事件也频繁发生。再加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观念不强、工作作风不实,信访的法治思维滞后,信访行为与法律规定相悖,各级信访部门又只注重畅通入口,不注意疏通出口,职能缺位、行为越位,而且信访问题越来越复杂,处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增添了当前信访形势的严峻程度。有了问题,就必须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引发这些突出信访问题和工作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还是制度性因素、体制性因素、法治性因素和中国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我们党要解决这些问题,创新信访工作,就必须强化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纪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依法解决群众问题,做到公平正义,有错必纠,违法必究;就必须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方法,改变方式拓宽渠道,抓好信访的源头治理和信访工作秩序的规范整顿,多措并举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就必须不断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起常态的宣传教育机制、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机制、高效的信访问题处理机制、科学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走法治信访的道路。

著录项

  • 作者

    刘厚见;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吴家庆;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信访工作;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信访制度; 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