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史百家杂钞》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启示
【6h】

《经史百家杂钞》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关于《经史百家杂钞》编选的研究

二、《经史百家杂钞》与其他古文选本之比较

三、曾国藩的语文教育思想

四、曾国藩的写作教育思想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经史百家杂钞》的成书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曾国藩的人格理想

一、“修身”

二、“齐家”

三、“治国、平天下”

第二节 《经史百家杂钞》成书背景

二、《杂钞》与“桐城中兴”

第三节 《经史百家杂钞》与《古文辞类纂》

一、编纂背景与目的之不同

二、分类编排之不同

三、选文内容侧重点上的不同

第二章 《经史百家杂钞》对中学语文教材古文选篇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今中学语文教材古文选编概况

一、目前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古文阅读的要求

二、以人教版为例看中学语文教材古文选编情况

三、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古文选编的优点和不足

第二节 《杂钞》编排对中学语文教材古文选编的启示

一、《杂钞》与其他古文选本的编排比较

二、《杂钞》区别于其他古文选本的编排特色

三、《杂钞》选文编排对当代语文教材的启示

第三节 《杂钞》选文对中学语文教材古文选编的启示

一、《杂钞》与其他古文选本的选文比较

二、《杂钞》区别于其他古文选本的选文特色

三、《杂钞》选文对当代语文教材的启示

第三章 《经史百家杂钞》古文观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今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

一、古文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二、“焚琴煮鹤”式地“满堂灌”

三、师生过度依赖参考书

第二节 曾国藩的古文观

一、曾国藩的“经世”思想

二、《杂钞》所体现出的古文观

第三节 《杂钞》思想对当代古文教学的启示

一、重文化更甚于重应试

二、重精神更甚于重形式

三、重实用更甚于重教条

第四章 曾国藩古文学习法对中学生古文学习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今中学生古文学习习惯

一、不爱诵读,事倍功半

二、机械识记,食而不化

三、运用过少,兴趣不浓

第二节 曾国藩的古文学习法

一、勤作札记,整理摘抄

二、“猛火煮漫火温”法

三、虚心涵泳、切记体察

四、速看熟读、勤写多作

第三节 古文学习法对当代中学生古文学习的启示

一、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二、沉浸与坚持相结合

三、摘记诵读与思考写作相结合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古文选本,往往起到了推动历代文学典范往下传承的作用。而《经史百家杂钞》作为清代后期最具代表性的古文选本,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这部选本的时间跨度大,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代,文体既有诗又有文。所选入的文章内容相当丰富,不仅可以作为文学史、思想史的基础读物来进行阅读,更能够从政治史、经济史以及古代典章文物制度等多角度来进行研究。前人对它的研究也多是单从选本的编排体例、编选特点来进行论述,亦或是结合其作者曾国藩的复杂身份来探究其选文成因,而将其与当代古文教学联系起来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故而,本论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来探索《经史百家杂钞》其编选目的与宗旨、选文标准与思想观念对当代中学古文教学的启示。
  首先,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前人对《经史百家杂钞》的研究现状,对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并从前人的研究中分析出文本与当代中学古文教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
  其次,从《经史百家杂钞》的成书背景入手,厘清其作者曾国藩所处时代的复杂性以及他作为儒学士大夫在乱世之时的经世之志。而后,再与《古文辞类纂》这部对于曾国藩为文思想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进行对比分析,突出曾国藩在编纂《经史百家杂钞》上的进步与创新。
  再次,在与其他代表性古文选本对比分析之后,分析出《经史百家杂钞》别于其他古文选本的编排特色和选文特点,再结合当下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文选编情况,探究其对中学语文教材古文选篇的启示。
  然后,分析曾国藩在《经史百家杂钞》中所呈现出来的古文思想与为文态度,结合当今中学古文教学的现状,从现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入手,探究曾国藩的古文观对当代古文教学的启示。
  最后,从曾国藩阅读古文经典的读书方法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读书策略,来观照当下中学生古文学习的一些不良习惯,由曾国藩所提倡的学习古文的方式,来提出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方法和习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