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振兴视域中的农村精神脱贫研究
【6h】

乡村振兴视域中的农村精神脱贫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创新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的农村精神脱贫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的农村精神脱贫的内涵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的农村精神脱贫的必要性

二、当前农村精神脱贫的现状

(一)当前农村精神脱贫取得的成效

1.大力兴建基础教育设施,改善了农村贫困地区师生的学习环境

2.大力修建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农村贫困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3.鼓励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增强了农村贫困群体的本土文化自信

(二)当前农村精神脱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贫困群体的主动脱贫志气不高

2.农村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3.农村贫困地区存在选择性治理危机

三、当前农村精神脱贫存在问题的原因

2.长期的贫困状态造成农村贫困群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

3.封闭的乡村环境造成农村贫困群体形成固步自封的精神状态

(二)受落后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村贫困群体缺乏理性和连续性

1.贫困地区的文化教育层次不高,有限认知导致非理性的决策模式

2.贫困地区的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人际信任关系薄弱影响合作生产

3.贫困地区的信念教育实效不高,意志力的缺乏阻碍脱贫的连续性

(三)受不完善的基层机制的制约,农村贫困地区缺乏民主和法制意识

1.部分基层政府具有自利性

2.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治理不足

3.利益网络格局导致权力滥用

四、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加快农村精神脱贫的路径

(一)激发农村贫困群体脱贫攻坚的思想动力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助农村贫困群体立信念

2.以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助农村贫困群体增信心

3.以优秀榜样典型教育为重点,助农村贫困群体强志气

(二)增强农村贫困群体脱贫攻坚的行为活力

1.丰富文化教育内容形式,提高脱贫科学性

2.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锤炼脱贫品质

3.注重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强化脱贫劲头

(三)形成农村贫困群体脱贫攻坚的治理合力

1.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

2.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主体能动作用

3.充分发挥德法共治的规范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胡思莹;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骆军;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乡村; 视域; 农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