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遗传及临床研究
【6h】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遗传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致病基因的初步研究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 研究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讨论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附录 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致病基因的初步研究
  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被发现具有遗传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有多个易感染色体位点及候选致病基因在文献中报道,然而都只是在少数家系中检测出,并未在大队列的研究中验证出来,说明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NMTC)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家族性研究来揭示其遗传基础。本研究旨在通过二代测序的方法对2个FNMTC家系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的筛选。
  方法: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明确目前已证实的致病基因,并通过Sanger测序来检测所研究家系是否存在已知基因上的有意义突变。然后通过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二代测序)的方法对选定家系先证者及另一确诊患者进行测序,并对其数据进行生物学分析,筛选出可疑候选基因。随后通过各类数据库及预测软件对可疑候选基因进行分析排序。再通过Sanger测序在送选家系患者及正常人中对可疑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直至最后发现共分离的突变位点。最后,再在另一家系中验证符合共分离的位点,检验该家系中是否也携带该突变。
  结果:所研究家系不存在已知致病基因上的有意义突变。送检家系中有两个基因位点符合共分离(FLT4 A392V和WAPAL L261S),但WAPAL L261S突变不致病且保守性差。另一家系先证者不携带FLT4 A392V突变。
  结论:FLT4 A392V可能是送选家系的候选致病基因,但仍需进一步的功能验证。
  第二部分: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特征及治疗后反应
  背景及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3-9%。1955年Robinson和Orr首次报道了一对同卵双生子先后患非髓样甲状腺癌的病例后陆续有家族聚集性甲状腺非髓样癌的病例报道。近年来关于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关于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与散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差异。
  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科登记治疗的71例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familial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FDTC)与2385例散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sporadic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S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间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单双侧、多灶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软组织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危险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后反应。
  结果:FDTC组与SDTC组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多灶性、淋巴结转移、周围软组织侵犯、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TNM分期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双边性(45.5%vs31.2%,P=0.01)、被膜侵犯(43.9%vs26.6%,P=0.02)及远处转移(15.2%vs6.2%,P=0.004)比例FDTC组较SDTC组SDTC组高,且ATA危险度分层中FDTC组高危组所占比例较高(18.2%vs9.2%,P=0.03),但FDTC组肿瘤直径较SDTC组偏小(1.24±0.74cm vs1.50±0.92cm,P=0.02)。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Tg、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FDTC组较SDTC组肿瘤更具有侵袭性,但经过积极治疗后,两者治疗后反应并没有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