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藏区与内地陶瓷艺术比较研究
【6h】

藏区与内地陶瓷艺术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力求能为藏区陶瓷艺术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其意义在于挽救这一濒临消失的古老民族文化遗产。研究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文重点分析和比较藏区与内地陶瓷艺术起源、制作工艺、器形及纹饰。内容分五部分:
   一、讨论两地陶瓷艺术的起源情况,从对藏区与内地考古发掘陶器实物的整理和权威机构对陶器鉴定的具体结果来看,藏区与内地陶器起源约有2000多年的差异,但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这些差异可以忽略。藏区瓷器的出现暂定为吐蕃时期,与内地在唐、宋时期瓷器的真正完成是同期。因此,认为藏区与内地陶瓷艺术的起源基本同期;
   二、探讨藏区与内地陶瓷工艺异同,通过两地陶瓷工艺比较,藏区较内地存在明显差别。1)制陶瓷原料种类,内地多于藏区。实际上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天然矿物资源丰富,制陶瓷原料不缺乏。2)制陶瓷工具方面,内地已用电动和机械生产,而藏区仍保持手工操作。3)陶瓷器成型、施釉方面,其成型方法、釉的种类、施釉技巧等方面与内地相比显得很少。但是,随着制陶瓷艺术的发展,成型方法、釉的种类、施釉技巧等方面都会随之增加和提高。另外,藏中部制陶器用内模具成型很是独特,内地几乎没有。4)窑炉方面,内地已用电窑、煤气窑等先进窑型来烧制陶瓷,一般是高温烧制,而藏区仍延用古老的露天堆烧窑等方式来制陶,相对属于低温烧制。藏区陶瓷艺术发展须考虑引进先进窑型,利用新能源;
   三、分析藏区与内地陶瓷器形特点,比较两地陶瓷器形显示:1)陶瓷造型两地各具其特点,品种方面藏区与内地相比较少,一方面,藏区陶瓷业本身就欠发达;另一方面,藏区农业落后于内地中原,因农业发展与陶瓷业发达程度息息相关。但藏区陶瓷器形民族特点十分突出。2)藏区陶瓷器形形成与藏族人们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关系密切。其作品极具藏族民俗、藏传佛教、高原地域等特色。3)内地制陶瓷地区分布广泛。由于自然环境,北方人形成了粗犷、豪放性格,体现在陶瓷器形上是:大、高等特点。南方人则形成了:精、巧、薄等风格。总之,内地的陶瓷造型是与内地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紧密相连。4)最后,我们认为两地器形形成与自然、民俗、宗教、人文等环境关系密切;
   四、鉴赏藏区与内地陶瓷纹饰艺术特色,通过分析两地纹饰特点,明显存在着较大差别。1)陶瓷装饰基础性研究,藏区严重滞后于内地。内地则十分发达,许多研究机构对陶瓷原料、釉料和窑炉等研究,成果卓著。2)藏区陶瓷装饰纹样风格的形成,与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制陶人长期生活于此,他们把生活的感受表现在陶器上,这是不自觉也是很自然的。 3)内地陶瓷纹饰方面非常发达,主要体现在釉色、绘画、刻花等诸多方面。由于自然环境,北方人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体现在陶瓷装饰上是:不拘小节、重意轻形等大写意风格。南方人则形成了:精巧、细腻等个性;作品呈现薄似纸、白似玉、明似镜、声似磬特点。总之,内地陶瓷纹饰图案多用柔性较多的波折纹、弧线纹等,这些特点是与内地温和的自然环境、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密切相关。4)单从两地陶瓷纹饰艺术方面而论,一般而言,无发达与滞后之分。最后,我们认识到藏区陶瓷装饰整体上虽不及内地发达,却独具藏文化特色;
   五、比较两地陶瓷艺术及陶瓷业发展和现状,并分析两地由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和文化因素等产生差别的原因。最后针对藏区陶瓷艺术及陶瓷业现状,提出若干建议及发展“藏式陶艺”的想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