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的能力研究
【6h】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的能力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理论构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3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特性

2.4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研究的理论逻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结构分析

3.1 组织能力的结构观

3.2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结构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3.3 案例分析与结果

3.4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结构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演进分析

4.1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演进的实质

4.2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演进的动因

4.3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演进的过程

4.4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演进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测评

5.1 测评目的与方法

5.2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5.3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与衍生绩效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提升

6.1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提升的现实基础

6.2 大学衍生企业的进展与衍生能力提升的关键问题

6.3 大学衍生企业能力提升的治理策略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东软衍生过程访谈大纲

附录B 大学推动科技企业衍生状况调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衍生企业日益成为大学技术转移和知识产业化的有效模式。不过,无论国内外,不同大学在衍生企业活动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大学促进企业衍生的能力是导致这一不均衡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的衍生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成为本文的主要目的。研究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的能力,能够丰富和发展组织能力理论、大学创新创业理论,在实践层面能为促进我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治理方法和政策建议。
  本研究以资源基础理论、组织能力理论、三重螺旋理论、大学治理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逻辑推演、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衍生能力展开研究。在基础理论构建上,提出创新型大学的突出特征是科技经济的一体化,注重以衍生企业的方式直接参与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这就凸显了衍生能力的重要性。在对大学衍生能力进行明确界定后,比较了大学衍生企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衍生能力具有复杂抽象性、资源依赖性、多元整合性、动态演化性和路径内生性的特点。
  在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结构分析上,首先对组织能力理论尤其是公司创业理论中有关能力结构的思想进行梳理,以此为基础架构大学衍生能力结构的分析框架。基于动态过程视角,对东北大学及其衍生企业东软集团进行精致的案例分析,发现从技术研发与初步应用,到企业创办,再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即技术商业化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网络化联盟能力,三种能力有机整合,构成了系统化的大学衍生能力。
  大学衍生能力作为组织能力的一员,必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演变。本文认为,大学衍生能力演进的实质就是大学的创新创业知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性匹配,大学衍生能力的演进是大学将外部诱因和内部动因加以协调整合的结果,大学衍生能力演进的具体过程表现为各能力要素的阶层进化和整体能力的变异、选择、复制和保持。这些观点通过大学衍生能力演进数学模型的建构和运算,获得了有效验证。由于衍生能力体现为一系列的组织知识和惯例,因此大学需要借助组织学习、创新等机制促进衍生能力的进化,从而推动大学持续衍生企业。
  对大学衍生企业能力的测量和评价是基于以上分析进行的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国家统计资料的收集,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衍生能力的三个子要素进行分解,并构造大学衍生能力的计算模型,以此对我国32所“985工程”高校的衍生能力进行测算、聚类和评价,同时对衍生能力与衍生绩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大学的衍生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大学衍生企业的数量、经营绩效等各方面的差异,从而确证了大学衍生能力对大学衍生企业不均衡性问题的解释力。
  最后,从大学治理角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创新型大学衍生企业能力提升的相关问题。从国家、大学和企业不同角度论证了提升大学衍生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虽然我国大学在校企关系定位、推动科技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总体水平不高、经费与人才短缺、受政策牵绊等问题。因此,大学应从技术商业化、管理创新、网络联盟、能力演进四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解决衍生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推动创新型大学可持续、高质量地衍生企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