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型高铁客运站广场接驳空间设计研究——以南昌西站广场为例
【6h】

大型高铁客运站广场接驳空间设计研究——以南昌西站广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1.5论文框架

第2章 高铁客运站广场接驳空间设计的理论解析

2.1接驳空间设计的系统思想

2.2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铁旅客接驳行为解析

2.3高铁客运接驳空间设计的核心问题

2.4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客运站广场接驳流线组织

3.1接驳流线组织的基本原则

3.2接驳空间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3.3接驳流线设计的内容组成及其特征

3.4高铁客运站广场接驳空间设计策略

3.5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客运广场接驳空间的交通体验提升

4.1接驳空间交通体验的内涵解析

4.2接驳空间交通体验的影响要素

4.3针对高铁客运广场交通体验提升的设计策略

4.4本章小结

第5章 南昌西站广场接驳空间设计解析

5.1项目概况

5.2南昌西站广场接驳流线组织设计解析

5.3南昌西站交通体验提升设计解析

5.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相关图纸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大型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的接驳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工程南昌西站广场设计为案例,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接驳空间设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
  高铁客运站广场接驳空间是两大交通系统的重要衔接环节,只有顺利的完成接驳才能将高铁在效率时代的优势发挥出来。本研究力图对高铁站广场的接驳空间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交通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并为高铁客运站广场建设提供可参照的成果。
  首先,对接驳空间本身进行了理论解析,指出设计应当关注接驳空间设计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关联性;从行为学的角度对高铁旅客的接驳行为进行了解析,并由此提炼出了接驳空间设计的两大核心问题,具体包括接驳流线组织模式和接驳空间旅客体验的提升。
  在接驳流线研究中,首先指出接驳流线组织的基本原则为安全性和高效性,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接驳空间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区位环境、接驳结构、功能属性和站房模式,并针对接驳流线设计提出了四方面的策略,以区域整体交通为指导的接驳空间规划、以空间立体整合为策略的流线组织模式、以感知距离为综合考量的接驳点布置以及以公共认知为前提的接驳空间秩序建构。
  在接驳空间交通体验的提升当中,首先分析了交通体验的内涵,即感知环境的舒适性和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并进一步分析了交通体验在设计当中的影响要素,具体包括空间形态、物理环境、地域特色和服务设施四方面,针对这四个方面本研究提出了四方面的设计策略,依次为功能需求与感知体验相结合塑造适宜的空间形态、空间设计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营造舒适的物理环境、人文特色与自然风貌相结合展示城市的地域风情以及各类服务设施协同设计支撑全方位的交通体验。
  最后,以南昌西站广场的设计案例为例进行了解析,在对项目基本概况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本项目是如何落实和验证前两章的理论研究。在接驳流线组织当中,南昌西站广场采用双广场接驳的基本空间格局,以立体式的手法进行流线组织,并对各具体流线进行了详细解答。在交通体验提升当中,南昌西站广场主要作了一下五方面的努力,第一,通过塑造地下空间的形态改善视觉体验;第二,利用空间设计调节物理环境;第三,展示地域特色丰富接驳体验;第四,完善服务设施满足旅客需求;第五,运用景观设计提升空间品质。

著录项

  • 作者

    涂坤;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姗姗;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U291.66;
  • 关键词

    站前广场; 接驳空间; 交通体验; 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