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卡力岗历史文化变迁研究
【6h】

青海卡力岗历史文化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卡力岗”现象总论

1、1青海“卡力岗”现象及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其它“卡力岗”现象

1、2、1 云南迪庆“卡力岗”现象

1、2、2 国外“卡力岗”现象

第二章 青海卡力岗地区历史演变

2、1 化隆县历史概况

2、2 化隆地区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2、3 化隆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

2、4 1745-2005 化隆县民族人口发展概况

第三章 青海卡力岗原始土著民族及青海“卡力岗人”的族源分析

3、1 青海卡力岗原始土著民族---藏族

3、2 青海卡力岗藏穆宗教历史比较

3、3 青海“卡力岗人”的族源分析

第四章 青海“卡力岗”现象的形成及原因

4、1 青海“卡力岗”现象的形成

4、1、1 卡力岗工

4、1、2 回族

4、1、3 青海卡力岗地区人口调查

4、2 青海“卡力岗”现象形成的原因

4、2、1 官营马场,牧民外迁

4、2、2 蒙藏分治 偷渡河北

4、2、3 移民实边,屯田垦戌

4、2、4 统治阶级的民族离间政策引发众多民族纠纷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前往甘、青两省考察地方风情的学者注意到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中部卡力岗地区生活着一群特殊的穆斯林群体,他们穿藏服,说典型的藏语安多方言,保持着浓厚的藏族风俗习惯,却信仰伊斯兰教。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隆卡力岗地区藏语穆斯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族源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学术界把这种以卡力岗为代表的藏穆两种文化的交汇、融合现象称之为“卡力岗”现象,而这种特殊的藏语穆斯林社会群体就叫作“卡力岗人”。
  本文以青海化隆地区的社会变迁及宗教发展为框架,力所能及地阐述了青海卡力岗地区的历史演变,注重讨论青海“卡力岗”现象出现的历史时期、原因及青海“卡力岗人”的族源问题。
  全文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卡力岗”现象总论”中,首先定义了什么是“卡力岗”现象。其次,叙述了青海“卡力岗”现象的内涵及研究现状。最后,以我国云南迪庆地区及国外巴尔蒂斯坦的“卡力岗”现象为例,描述国内外其它地区的“卡力岗”现象。第二章“青海卡力岗地区的历史演变”中,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藏传佛教及伊斯兰教在化隆地区发展的历史做了较为全面的叙述。该章节最后,总结了在藏传佛教后弘发祥地---化隆地区形成以回族为主体民族格局的时期及原因。第三章“青海卡力岗原始土著民族及青海“卡力岗人”的族源分析”中,首先,论证了青海卡力岗地区原始土著民族为藏族的事实。其次,通过青海卡力岗地区藏穆宗教历史的对比,进一步证明青海“卡力岗人”的族源是外来穆斯林群体而非藏族集体改宗的论点。第四章“青海“卡力岗”现象的形成及原因”中,首先对青海“卡力岗人”族源向该地区的迁入及青海“卡力岗”现象的形成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时间顺序总结了青海“卡力岗”现象形成的原因
  本文的重点在于“卡力岗人”的族源问题。对于“卡力岗人”的族源问题,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但是,大部分研究者喜欢应用“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花寺太爷马来迟(1681-1766)到卡力岗地区来传教,使卡力岗地区数万藏族在其教化下集体改奉伊斯兰教”的传说,依此认为这些改奉伊斯兰教的藏族群体就是“卡力岗人”的族源或该族源的主体成员。本文对这一观点予以否定,通过青海卡力岗地区的宗教遗址和墓址考古资料及清乾隆时期该地区佛教盛行的历史事实,推断并论证了“自明末清初,迁入青海卡力岗地区的回族和撒拉族受当时主体民族(藏族)的影响和地理环境制约下接受了藏族习俗,并保持其伊斯兰宗教信仰而成为“卡力岗人”的族源。”的观点。
  本文的难点是青海“卡力岗”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文章认为青海“卡力岗”现象的雏形始于明末清初,而清末民国时期才是青海“卡力岗人”口发展的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卡力岗人”的民族认同感趋向了回族。青海“卡力岗”现象主要是由外来民族的不断迁入和土著藏族相继合族迁出卡力岗地区而引起的。文章把青海“卡力岗”现象形成的原因同在卡力岗地区所实施的历史政策相结合予以一定的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