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和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
【6h】

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和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研究纳入标准

结果

3.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诊治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腹腔镜和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治疗结肠慢输型便秘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检索PUBMED、ME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是从数据库建库开始到2013年6月,文献仅限中英文,同时追查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将选出的文献,由两位独立研究人员提取资料,并根据Jadad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检索到相关中英文文献228篇,最终纳入6篇,278例(腹腔镜手术组144例,开腹手术组134例)。Meta分析结果示:手术时间:WMD=14.41,95%CI(8.30,20.52),P<0.0001认为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并且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WMD=90.84,95%CI(70.82,110.86),P<0.0001认为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WMD=-0.30,95%CI(-0.78,0.18),P=0.22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的差异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WMD=-3.31,95%CI(-6.08,-0.53),P=0.02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住院时间的差异是没有统计学意义;止疼剂使用次数:WMD=-0.98,95%CI(-1.45,-0.52),P<0.0001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疼痛剂使用次数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排便次数:WMD=1.07,95%CI(-0.26,2.40),P=0.12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排便次数的差异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切口并发症:WMD=0.12,95%CI(0.03,0.42),P=0.0009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切口并发症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开腹结肠次全切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相比,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可减少术中出血并减轻术后切口并发症,但延长了手术时间,并在住院天数、止疼剂使用次数、肠道功能恢复以及术后排便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临床上对于不同的患者,应严格术前评估而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