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评估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6h】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评估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观察评估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预后
  方法:选择5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组(24例,分别记为例1~24例)、手术组(26例,分别记为例26~50例),血肿体积为13~37 ml,平均为24.36±6.94ml。入选标准为:①全部患者均首次发病,急诊入院时都表现为突然头痛,恶心有或者无呕吐症状,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对侧肢体瘫痪;②无脑疝倾向,通过予以或者不给镇静剂的情况下能顺利进行磁共振检查;③血肿区均位于同侧,无双侧发病;④临床表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其中保守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30~75岁,平均55.8岁;手术组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31~74岁,平均56.3岁。保守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内科治疗,手术组的患者在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行微创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瘫痪分级PG值进行评测,所有入院患者均于入院48小时内行DTI检查以双侧大脑脚内囊区域为感兴趣区的测定FA值,据此重建FA图、方向编码彩色图、双侧3D CST图。所有患者都在入院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瘫痪分级评测PG值、所有患者复查DTI,根据FA值,DTT图像测定评估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CST损伤情况与神经功能障碍以及恢复进行分析,初步观察血肿对CST的改变情况。据此分析CST损害及恢复情况与神经功能障碍及康复之间的关系。
  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患侧CST的FA值均较对侧降低,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CST3D纤维束图可清晰地显示CST,健侧CST显示完整,患侧则分别呈受压、变形、移位、断裂等改变,以CST完整性为依据分为1级:CST连续性基本完整;2级:CST部分中断但不少于2/3;3级:CST大部分或完全中断。将内科保守治疗组分为内A(1~2级,12例)、内B(3级,12例)手术组分为术A(1~2级,12例)、术B(3级,14例)两个亚组,比较微创手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之间差异。
  1、内科治疗组FA值(0.39±0.02)、微创手术组FA值(0.49±0.03)。内科治疗组PG值(5.18±0.73)微创治疗组PG值(3.92±0.79)患侧CST区FA值降低和PG值之间呈相关关系(P<0.05);患侧CST损伤程度与对侧肢体瘫痪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
  2、内科治疗组PG值内A(4.16±0.57)、内科治疗组PG值内B(5.48±0.62)、微创手术组PG值术A(3.38±0.59)。微创治疗组PG值术B(4.52±0.55)CST级别为1~2级的患者无论给予保守或手术治疗PG值均恢复良好,较3级者优。
  3、内科治疗组PG值内B(5.48±0.62)微创治疗组PG值术B(4.52±0.55)内科治疗组FA值内B(0.37±0.02)微创治疗组FA值术B(0.47±0.03)。在CST受损级别为3级的患者中,预后均较差。但微创手术组患者的PG值的改善较内科保守组明显,提示手术治疗有助于CST受损级别为3级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论:患者早期行DTI\DTT检查可以明确CST受破坏情况。CST受破坏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存在明确的相关性,CST分级级别越高,预后越差。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受损轻者为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