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种小口径脱细胞猪动脉置换犬颈总动脉的初步研究
【6h】

一种小口径脱细胞猪动脉置换犬颈总动脉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动物

1.3实验方法

1.4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章实验结果

2.1术后基本情况

2.2影像学结果

2.3病理组织学结果

2.4免疫组化结果

2.5扫描电镜结果

2.6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随着血管移植数量的急剧增加,在自体血管来源不足的情况下,临床上对人工血管尤其是小口径人工血管的需求非常迫切,因此,寻求一种理想的小口径血管移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希望通过对一种生物型小口径脱细胞猪动脉与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以及自体颈外静脉在犬模型上的短期初步研究,了解三种血管移植物植入犬体内后在短期通畅率、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内皮化进程等方面的差异,客观评价该生物型人工血管的特点和优势。 方法:25只雄犬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A组16只犬用作生物型人工血管移植,B组6只犬用作e—PTFE人工血管移植,C组3只犬用作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根据标本采集时间,再分别将A、B组动物随机平均分为1个月组及2个月组两组。所有犬均用上述相应移植物行右颈总动脉置换术。术后不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术后1周,1个月,2个月(2个月组)行经皮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移植物通畅情况,管径,血栓形成及狭窄程度。经彩超证实移植物通畅的犬解剖前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确认通畅。所有动物如期解剖,3条C组犬术后2个月取标本。通畅标本均行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检查,堵塞标本则仅行形态学及组织学检查。 结果:所有犬术后均存活,未出现神经系统及出血性并发症,无一例移植物发生动脉瘤或夹层。1个月、2个月通畅率:生物型人工血管分别为56.3%,50%;e—PTFE人工血管分别为5096,33.3%;自体颈外静脉均为100%。三种移植物1个月、2个月通畅率两两之间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e—PTFE人工血管外膜及吻合口内膜增生均较同期生物型人工血管更明显,血管中段更容易形成血栓;前者管壁可见大量宿主细胞长入,而后者则大部分标本很少见有宿主细胞侵入管壁,2例除外,这2条人工血管可见大量细胞浸润管壁的中、外膜;两个月内生物型人工血管吻合口处内膜内皮化程度较e—PTFE人工血管高,而两者中段均未见内皮生长。颈外静脉吻合口内膜也有一定程度增生,2个月时吻合口见内皮细胞覆盖,血管中段内皮细胞不同程度损伤,无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种血管移植物在2个月内通畅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是,与e—PTFE人工血管相比,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在减少外膜增生,抑制血栓形成及加快吻合口内皮化进程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然而,与自体颈外静脉相比,则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该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具有低免疫原性、良好的柔韧性和可缝合性、较强的抗感染能力,以及2个月内可承受犬颈总动脉压力的机械强度等特点。因此,该新型生物型人工血管是一种具有较大潜力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但由于研究时间短,动物例数少,本实验结果具有较大局限性,关于该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免疫原性、安全性、稳定性及再生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