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6h】

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 言

第一部分: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解剖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展望

第二部分:内镜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的临床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目的:通过模拟经鼻内镜下高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手术入路解剖,及三维重建后立体结构的影像学测量定位,比较尸头解剖层面在相应CT层面上的表现,明确内镜下手术中解剖标志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为该内镜手术入路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解剖学定位标志。 方法:2例(4侧)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模拟手术入路在内镜下按手术层面进行解剖及观察。标本先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解剖层面及相应的CT层面进行比较,确定手术区域的定位标志。用Mimics软件对61例正常成人鼻窦CT原始资料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在重建后的图像上进行直线距离和角度测量,并按蝶骨突起气化的不同对蝶窦类型进行分类统计,对各定位标志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 结果:1、尸头解剖结果:(1)蝶腭孔位于中鼻甲的后外方,孔的前下方可显露筛骨棘;(2)翼管前口位于蝶腭孔后方,沿蝶窦底壁前后走行;(3)圆孔位于翼突根部,翼管后外上方;(4)磨开上颌窦后壁上1/3骨质可进入翼腭窝暴露上颌神经及圆孔开口。2、三维影像测量结果:正常成人鼻窦CT61例,共122侧,男性32例,女性29例。左右两侧测量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1)蝶窦气化分型的分布情况为:Ⅰ型(大翼及圆孔周围气化型)Ⅱ侧,占9%;Ⅱ型(翼突基底及翼管周围气化型)11侧,占9%;Ⅲ型(兼有大翼及翼突气化型)9侧,占7.4%;Ⅳ型(其它型)91侧,占74.6%。(2)眶下气房的存在侧数统计结果如下:15例20侧,占总侧别的16.4%。Ⅰ型(圆孔位于上颌窦后壁上1/3平面)和Ⅱ型(圆孔位于上颌窦后壁上缘以上)圆孔与上颌窦关系中出现眶下气房分别为1侧和19侧,两型眶下气房的出现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3)翼管突入蝶窦腔21侧(17.2%);圆孔突入蝶窦腔11侧(9%)。不同的蝶窦气化类型,翼管及圆孔突入窦腔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4)在三维图像上测量的数据结果为:筛骨棘到翼管上缘中点距离(6.95±1.52) mm;翼管上缘中点到圆孔上缘中点距离(8.40±1.61) mm;筛骨棘到圆孔上缘中点距离(12.11±1.74) mm;圆孔上缘中点到眶上裂下缘距离(4.73±1.42) mm;圆孔与后鼻孔上缘中点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31.05±6.52)°。 结论:1.经鼻内镜下高位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手术入路距离短、创伤小。2.筛骨棘、蝶腭孔、翼管可以作为术中定位圆孔的恒定标志。3.不同蝶骨突起的气化及有无眶下气房的存在,影响着手术的进路。4.Mimics重建后的三维影像资料对手术具有很好的指导定位作用。 第二部分: 目的:设计内镜下经鼻入路到达翼腭窝圆孔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探讨该术式入路的可行性及优缺点。 方法: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选择上颌支痛病人17例,中位病程4年;左侧8例,右侧9例。其中伴有眼支疼痛者8例,伴有下颌支疼痛者3例,三支均疼痛者1例。设计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方法,经鼻腔蝶腭孔入路或上颌窦后壁入路,进入翼腭窝,探查圆孔,在上颌神经出圆孔的位置作切断或射频热凝处理。根据Brisman R的术后评价方法,对比手术前后症状的改善,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2年。17例病人中治愈14例,显效1例,有效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眶上神经疼痛,再次行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麻痹性疼痛,随访1个月后消失。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均无鼻或眼的主观不适症状。 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初步疗效是肯定的;手术进路较直接,解剖距离短,视野清,创伤小;手术并发症轻。

著录项

  • 作者

    黄若飞;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山大学;
  • 学科 耳鼻咽喉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湘民;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5.11;
  • 关键词

    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痛; 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