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膳食因素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6h】

膳食因素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写词表

声明

第1章前言

1.1骨质疏松症概况

1.2骨质疏松症发生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1.3本研究的必要性和特色

1.4研究目的

第2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问卷调查

2.3膳食模式的确定

2.4体格测量

2.5资料的统计分析

2.6质量控制措施

第3章结果

3.1一般情况

3.2广州市中老年人膳食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3.3膳食模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第4章讨论

4.1各类营养素及食物组别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4.3膳食模式及简化膳食模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4.4本研究的优点

4.5本研究中存在的缺点

第5章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骨质疏松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饮食中多种营养因素或食物与骨密度或骨质疏松症相关。然而,不同营养素之间及不同食物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及相互之间的交互作用,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的研究往往难以检验其“独立”的效应。膳食模式则是一种可以研究多种营养素或食物的综合效应的方法。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的研究发现膳食模式(地中海膳食模式)与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关系,但膳食模式与骨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尚且不多。
   研究目的:
   在广州市中老年人中探讨骨质疏松与膳食营养素及食物种类的关系,得出与骨质疏松特异相关的膳食模式并探讨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间,对广州市48-73岁的2913名志愿者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一般情况、膳食情况、体力活动及月经史等情况,并利用定量超声骨强度仪测量调查对象桡骨远端1/3处及胫骨中段的骨定量超声速率值(SOS)。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定义的T值来评价研究对象是否患有骨量减少(-1.0≤T<-2.5)或骨质疏松(T<-2.5)。利用降秩回归方法生成骨密度特异相关的膳食模式,给予膳食模式因子负荷绝对值>1.0的膳食变量相同的权重并相加得到简化膳食模式。各营养素、食物组别及膳食模式分数、简化膳食模式分数根据性别划分为四等分位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其与桡骨、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之间关系。其中膳食模式分数及简化膳食模式分数越高代表以其为特征下包含的食物摄入越多。
   研究结果:
   1.本次调查志愿者2913名,男性837人,平均年龄59.2±5.38岁,女性2076人,平均年龄56.9±4.81岁。所有研究对象中检出桡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者1342例(46.1%),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1190例(41.0%)。
   2.在经过多因素的校正后,26种营养素及45种食物种类中主要营养素及食物组别未发现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但多不饱和脂肪酸、锰、动物内脏与桡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呈正相关,其摄入的最高组的患病危险性分别是摄入最低组的1.32倍(95%CI1.05-1.53)、1.28倍(95%CI1.02-1.65)及1.24倍(95%CI1.00-1.53)。禽类的摄入量与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病危险呈负相关,其摄入的3/4分位组患病危险是最低摄入组的0.79倍(95%CI0.63-0.99)。蛋类中等摄入量与骨质疏松呈负相关,而低或高摄入与骨质疏松呈正相关。蛋类最高摄入组(4/4分位组)患桡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是最低摄入最的1.27倍(95%CI1.01-1.60),摄入的2/4分位组患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危险是是最低摄入组的1.33倍(95%CI1.06-1.67)。其余各营养素包括钙、镁、蛋白质等及食物组别包括粮谷类总量、豆总量、蔬菜总量、水果总量、动物性食物总量、奶类总量等与桡骨骨质疏松及胫骨骨质疏松没有发现有统计学关联。
   3.通过降秩回归得到的膳食模式及简化膳食模式是以粮谷类、瓜果类蔬菜、鱼类及加工红肉类的低摄入,蛋类、奶类、豆制品类、菌藻类、坚果类、咖啡类及凉茶类的高摄入为特征。膳食模式分数及简化膳食模式分数越高,骨质疏松的患病危险性越低。多因素校正后膳食模式分数最高组患桡骨、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危险性是膳食模式分数最低组的0.70倍(95%CI0.56-0.88)(P fortrend=0.004)及0.74倍(95%CI0.59-0.93)(P for trend=0.010),简化膳食模式分数为0.74(95%CI0.59-0.92)(P for trend=0.003)倍及0.63倍(95%CI0.50-0.79)(P for trend=0.000)。
   以性别、BMI中位数及女性停经与否分层后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膳食模式及简化膳食模式对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在男性、停经后女性中要更为显著。性别与膳食模式分数对于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结局具有交互作用,男性膳食模式分数最高分位组相对于最低分位组的OR值是女性相应OR值的0.57倍。在不同BMI中位数分层中,膳食模式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关联存在部位上的差异,在BMI小于中位数的个体中,膳食模式特征下食物摄入越多患桡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危险越低,而在BMI大于中位数的个体中,膳食模式特征下食物摄入越多胫骨骨量或骨质疏松的患病危险越低。
   结论:
   1.本研究对26种营养素及45个食物组别与桡骨、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在校正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有无吸烟、体力活动及总能量等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未发现主要营养素及食物组别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关联。
   2.通过降秩回归得到以粮谷类、瓜果类蔬菜、鱼类及加工红肉类的低摄入,蛋类、奶类、豆制品类、菌藻类、坚果类、咖啡类及凉茶类的高摄入为特征的膳食模式及简化膳食模式。膳食模式及简化膳食模式分数越高,桡骨、胫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病危险性越低。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膳食模式及简化膳食模式对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在男性及停经后女性中要更为显著。在不同BMI中位数分层中,膳食模式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关联存在部位上的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邓娟;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山大学;
  • 学科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裕明;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151.41;
  • 关键词

    膳食模式; 降秩回归; 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