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贝柳斯交响音乐结构及民族性之探究
【6h】

西贝柳斯交响音乐结构及民族性之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西贝柳斯创作体系的演进

第二章西贝柳斯交响曲的音乐要素与民族性分析

第三章由音乐要素构成的西贝柳斯的结构特点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三首交响曲为依据,对其创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作品中民族风格的形成及特点加以诠释。选题的依据主要有两点:第一,至今国内在学术方面对西贝柳斯的研究甚少,尤其较少同时以三部交响曲为例对西贝柳斯的创作结构进行横向的对比与分析。第二,在国内外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对西贝柳斯这三部交响曲中的旋律、调式、和声和配器等音乐要素方面与民族特点的关联性上进行分析。本文的分析重点在于西贝柳斯的结构特点、创作要素与民族性的结合。在他的交响作品中,民族性深深的体现在音乐要素中,而音乐要素又影响着结构的发展,所以民族性也间接的影响着结构的发展。以西贝柳斯比较有代表性的第二、四、七号交响曲为参考,鉴于《第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交响曲》都是奏鸣曲式或带有奏鸣性的结构,所以把三首乐曲的结构进行了平行的对比,以便能够反映出西贝柳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相同结构的不同处理方式。以《第七交响曲》为重点,《第二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为辅助来对其做了横向分析。在西贝柳斯的所有交响曲中,这三部交响曲是很有代表性的,其特点表现在:《第二交响曲》注重对主题动机的处理,这部交响曲的出现让他在交响音乐作曲家的位置中有了一席之地。《第四交响曲》的价值在于它基本摆脱了传统的交响曲结构形式,颠覆了传统乐章的排列,模糊了第一乐章通常为奏鸣曲式的概念,其创作风格的转变更能反映出他的民族主义特点。《第七交响曲》的特点就在于全曲是单乐章,没有固定的形式,是交响曲音乐中形式较为特殊的一部作品。本文力争从曲式专业的角度出发再辐射到其他的创作元素,在西贝柳斯的作品中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分析,使研究层面更为多元化。并通过曲式形式的架构延伸出一个问题,即音乐的各要素与曲式之间产生的联系,音乐结构的发展并非是单一存在的个体,而是由很多音乐元素综合构成的,所以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明显。

著录项

  • 作者

    孙薇;

  • 作者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 授予单位 天津音乐学院;
  • 学科 艺术学;音乐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燕生;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J657.61;
  • 关键词

    芬兰; 西贝柳斯; 交响曲; 音乐结构; 民族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