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社会秩序关系研究
【6h】

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社会秩序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缘起

1.1.2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辨析

1.2文献述评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研究述评与研究创新点

1.3研究意义与理论基础

1.3.1研究意义

1.3.2理论基础

1.4 研究设计

1.4.1研究思路

1.4.2内容结构

1.4.3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民“抗命”现象:引起乡村社会秩序局部振荡

2.1 农民“抗命”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2.1.1农村群体性事件

2.1.2农民集体上访

2.1.3农村强拆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

2.2引起乡村社会秩序局部振荡的动因分析

2.2.1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不顺畅

2.2.2农民群体的“相对剥夺感”

2.3农民“抗命”现象的性质:冲突

2.3.1 “抗命”现象:农民利益表达的特殊方式

2.3.2冲突对乡村社会秩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治信息输入:作为要求的农民利益表达

3.1农民利益表达的分类

3.1.1直接利益表达与间接利益表达

3.1.2具体利益表达与抽象利益表达

3.1.3合理利益表达与不合理利益表达

3.2农民利益表达的整合

3.3 支持的输入与转移

3.3.1农民利益表达建立在对政府认可基础上

3.3.2 对基层政府支持的衰减与转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输出:维稳逻辑下政府对农民利益诉求的回应

4.1 政府维稳逻辑:刚性维稳

4.1.1刚性维稳概述

4.1.2 “刚性维稳”体制的形成

4.2政府的回应:问题最小化

4.2.1相关案例

4.2.2 政府维稳手段的输出

4.2.3政府回应模式的分类

4.3 政府内部分工及其与农民的互动关系

4.3.1 政府层级间的圈层治理结构

4.3.2 中央政府与农民群体的依存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反馈环的危机:政府维稳逻辑悖论

5.1 政府维稳的反馈结果

5.1.1维持乡村社会秩序暂时稳定

5.1.2压制农民利益表达

5.1.3 削弱法治

5.2 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关系

5.2.1 维权与维稳之间的张力未把握好

5.2.2合理利益表达与不合理利益表达的模糊化处理

5.2.3制度优先与政府优先的误区

5.3 国家危机:合法性问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保障农民利益表达:乡村社会秩序的可持续稳定

6.1 农民利益表达与乡村社会秩序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6.2优化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

6.2.1区分信访制度的功能,法治与群众工作并用

6.2.2发挥司法制度的优势,保证其公正性与权威性

6.2.3重视利益表达平台的作用,构建“共商双赢”的沟通平台

6.3改善政府维稳思维

6.3.1变更维稳观念,化“堵”为“疏”

6.3.2重视人际关系网络的作用,善用乡村精英

6.3.3 发挥新兴媒体功能,搭构信息共享互动模式

第七章 结语

7.1研究结论

7.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访谈大纲

附录二:访谈对象信息汇总

附录三:案例汇总表

附录四: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后记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