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早期干预
【6h】

腹腔镜对婴儿阻塞性黄疸的早期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部外科的应用

腹腔镜辅助胆道冲洗治疗浓缩胆栓综合征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术后并发乳糜腹水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部外科疾病218例报告

小儿粪石性肠梗阻28例诊治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婴儿阻塞性黄疸常见病因有先天性胆道闭锁、浓缩胆栓综合征及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三者往往难以鉴别,往往在鉴别诊断的过程中,使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丧失手术良机,故早期对三者的鉴别诊断仍很重要。绝大多数的婴儿肝炎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血清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但以前者为主。手术会增加肝脏的损害,术后黄疸会加重,增加治疗难度,所以此类患儿不宜手术治疗。但有小部分患儿,临床上以阻塞性黄疸为主,大便呈陶土色或淡黄色,皮肤、巩膜呈暗绿色,血清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且后者升高程度高于前者。患儿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仍然效果不佳,仍难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鉴别。如果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又拖延时间过长,易导致不可逆性肝硬化,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对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多种,但尚无一种方法是特异可靠的。 目的: 通过收集我院普通外科应用腹腔镜技术对婴儿阻塞性黄疸早期行胆道探查胆道造影术,探讨腹腔镜技术对婴儿阻塞性黄疸早期干预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1—2007.12期间行手术治疗婴儿阻塞性黄疸患儿56例,男24例,女32例,年龄33d~106d,平均58d。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或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出现进行性黄疸,伴有大便颜色逐渐变浅直至白陶土样。辅助检查:总胆红素115~279μ 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γ-GT、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B超检查肝脏有不同程度肿大,质地偏硬者45例,脾脏肿大40例,小胆囊45例。MRCP检查1O例,均不能判断肝内外胆管是否存在。全组病例均在本院经内科酶诱导剂、护肝利胆等治疗2周,黄疸改善不明显而转外科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 结果: 全组病例腹腔镜下均可见肝脏呈胆汁淤积性改变,伴有不同程度的细小结节样改变。经造影证实12例肝内外胆管发育良好,病理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汇管区胆管增生伴小叶内胆栓,诊断为浓缩胆栓综合征。术后第1周每天经套管用10~20 ml生理盐水冲洗胆道,根据胆汁引流情况及术后胆红素的下降情况,以后每2~3d冲洗1次,套管留置时间2周~1个月,经胆道冲洗及护肝利胆治疗后黄疸减退。4例见肝内外胆管全程狭窄,诊断为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经胆道冲洗及护肝利胆治疗后黄疸亦减退。40例见胆管部分显影或不显影,诊断为胆道闭锁,根据家长要求,即行Kasai 术或放弃进一步手术。 结论: 对经保守治疗2周无明显改善的阻塞性黄疸患儿早期进行腹腔镜胆道探查,可以尽早确诊胆道闭锁,为kasai手术治疗赢得时间。通过胆囊造瘘、胆道冲洗,对严重的浓缩胆栓综合征及先天性胆管发育不良患儿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著录项

  • 作者

    高志刚;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 学科 儿科学(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熊启星;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儿各生理系统外科学;
  • 关键词

    腹腔镜; 阻塞性黄疸; 婴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