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牧民定居区饲用玉米高产、优质调控技术研究
【6h】

新疆牧民定居区饲用玉米高产、优质调控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对照词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引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影响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1.2.1不同类型玉米生产特征概述

1.2.2栽培措施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小结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试验地点与供试土壤

2.3试验设计

2.3.1肥料试验

2.3.2密度试验

2.3.3收割高度

2.3.4秸秆饲用品质与若干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2.4测定方法

2.4.1饲用玉米的叶面积测定

2.4.2饲用玉米的干物质量和产量测定

2.4.3穗位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

2.4.4穗位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

2.4.5玉米根的伤流量

2.4.6玉米的次生根数

2.4.7饲用养分含量测定

2.5统计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3.1氮肥对饲用玉米产量与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3.1.1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

3.1.2干物质积累

3.1.3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4施氮量对饲用玉米品质的影响

3.1.5不同器官的饲用营养品质成分含量

3.1.6不同施氮量的经济效益

3.2密度对饲用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3.2.1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

3.2.2密度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3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3.2.4不同器官的饲用营养品质成分含量

3.2.5饲用玉米营养成分

3.3不同收割高度对饲用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3.3.1不同收割高度秸秆饲用品质的影响

3.3.2不同收割高度对产量的影响

3.3.3不同节位的饲用品质

3.4秸秆饲用品质与若干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3.4.1叶片对不同品质饲用玉米的影响

3.4.2根系对饲用玉米品质

3.4.3干物质对饲用玉米品质的影响

3.4.4饲用营养成分

3.4.5不同器官的饲用营养成分含量

第四章.讨论和结论

4.1讨论

4.1.1氮肥对玉米产量和秸杆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4.1.2密度对饲用玉米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4.1.3收割高度对饲用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4.1.4秸秆饲用品质与若干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4.2结论

4.2.1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秸秆饲用品质的关键措施

4.2.2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前提条件

4.2.3提高收割高度是改善玉米秸秆饲用营养品质的有效措施

4.2.4农大108的高产、优质的调控技术

4.2.5秸秆饲用品质与若干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试验于2005-2006年在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进行,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氮肥、密度、收割高度对饲用玉米产量和秸秆饲用营养品质与若干生理性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农大108在拔节期适量增施氮肥,促进叶面积扩展,增加玉米群体叶面指数和持续时间及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大幅度提高玉米秸秆和籽粒产量,明显改善秸秆饲用营养品质。适宜施氮量为300~375kg/hm<'2>(其中拔节期施氮150~225kg/hm<'2>)。 2.农大108在密度4.5×10<'4>-7.5×10<'4>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后降,而营养品质却一直呈下降趋势,产量最高与品质最优的密度不一致。兼顾产量品质,以6.00×10<'4>-6.75×10<'4>株/hm<'2>为适宜密度。 3.随着收割高度由第1节提高至8节,玉米秸秆饲用营养品质逐渐变优。从第4节收获,农大108和科多4号的秸秆CP含量分别较第1节收获提高7.5﹪和5.8﹪,NDF、ADF和ADL有不同程度下降,农大108和科多4号的产量分别为从第1节收获的75﹪和76﹪。 4.在该牧民定居区,农大108品种采用施氮量为375~450kg/hm<'2>,密度为6.0×10<'4>-6.75×10<'4>株/hm<'2>和从第4节收获的技术,可显著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 5.农大108和新多2号的秸秆饲用品质优于Sc704,与其在开花后具有较高叶面积指数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较长的功能期、次生根多、根系活力高的生理特点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