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研究
【6h】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创新点

1.3.1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2 本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实证分析法

1.4.3 跨学科研究法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解读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概念的厘清

2.1.1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2.1.2 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体系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2.2 价值认同的本质及其一般过程

2.2.1 价值认同的内涵

2.2.2 价值认同过程

2.3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解析

2.3.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内涵

2.3.2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3.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方法的选取与样本的确定

3.2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3.2.1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总体状况

3.2.2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特点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因素探究

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内在影响因素

4.1.1 思维能力

4.1.2 自我教育能力

4.1.3 非理性因素

4.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外在影响因素

4.2.1 家庭层面因素

4.2.2 高校层面因素

4.2.3 社会层面因素

第五章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原则和具体途径

5.1 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1.1 坚持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的原则

5.1.2 坚持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5.1.3 遵循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5.2 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途径

5.2.1 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

5.2.2 构建多方配合的互补联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承载着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仅关系到我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及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工作有所裨益。
   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价值体系以及核心价值体系等是价值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为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笔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概念入手,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放到众多学科相交叉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全方位多视角地厘清这些基本概念。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具体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认同三个阶段的内容:认知认同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和科学内涵的基本过程,它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情感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的过程,是认同的内化阶段,也是整个认同过程中的关键阶段;行为认同是当代大学生在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并用之去规范自己行为的过程,是价值认同的最终追求和落脚点。
   本文的重点及难点部分体现在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不同层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弄清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要原因。笔者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对燕山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两所大学的8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状况整体是令人满意的,但认同深度和内化程度仍不乐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体上的认同情况并没有达到全面深刻的程度,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大学生的认同程度也有所不同,并且在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上存在着冲突和矛盾。在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在情感上并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归属感,更做不到躬身践行,这给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既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肯定会受到大学生自身思维能力、自我意识成熟程度以及非理性因素等内在要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状况更受到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客观现实因素的影响。
   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一些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具体建议。笔者认为,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效果,必须坚持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相结合、自主选择与积极引导相结合、遵循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等基本原则。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效果,一方面要挖掘内因,加强对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培养,使大学生能自觉追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躬身践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应重视外因,构建高校、家庭、社会各种力量相互配合的互补联动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风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