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鼠腮弓胚层分离的方法学比较研究
【6h】

小鼠腮弓胚层分离的方法学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研究报告 小鼠腮弓胚层分离的方法学比较研究

1.前言

2.材料及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啮齿动物牙胚发生发育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进展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该实验旨在对分离小鼠腮弓外、中胚层的三种方法进行研究和比较,找出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其最合适的分离方法及其过程,并且对分离的效果进行组织学特殊染色和SEM观测以验证其效果.该实验以9-30体节时期的小鼠腮弓为实验对象,采用三种方法:方法一为10mM的EDTA(约相当于含0.37224﹪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PBS溶液调定pH值为7.0,孵育分离腮弓;方法二为0.25﹪胰蛋白酶的D-hank's溶液调定pH值为7.0,孵育分离腮弓;方法三为0.125﹪胰蛋白酶和0.005﹪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约相当于含0.13mM的EDTA)的D-hank's溶液调定pH值为7.0,孵育分离腮弓.分别在室温20℃,设定5~7,7~9,9~11,11~13,13~15,15~17,17~19分钟共七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使用三种方法各分离一个胚胎.确定分离的最早最佳时间及分离的操作细节和操作方法.之后,在所获得的最佳分离时间上,获得分离的上皮与上皮下组织,并采用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PAS特殊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双重方法观测分离效果.第一种分离液,在8-10分钟20℃的孵育下,成功的将上皮从基底膜上分离下来.方法一可以用于为了获取9-30体节时期的小鼠第一腮弓或上下颌突不含外胚间充质组织或细胞的外胚上皮.第二种分离液,在13-15分钟20℃的孵育下,可以将上皮带基底膜和基底膜下少量的外培间充质一同分离下来.分离的层次在外胚间充质内,但是接近基底膜.由于操作相对困难,方法二不推荐使用.第三种分离液,在5-7分钟20℃的孵育下,将上皮连同基底膜和较大量的外胚间充质一同分离下来,所带的间充质比较均匀.方法三可以用于为了获得9-30体节时期的小鼠第一腮弓或上下颌突的不含外胚上皮的组织或细胞的外胚间充质.

著录项

  • 作者

    彭喆;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 授予单位 四川大学;
  • 学科 口腔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田卫东;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口腔内科学;
  • 关键词

    体节; 腮弓; 胚胎学; 方法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