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6h】

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条件

(三)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材与课程

(二)适应性

(三)教材适应性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评价的本质和功能

(二)课程评价的发展及改革趋势

(三)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四)教材评价指标体系

四、主要研究方法

(一)人种学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

(三)本课题研究过程

第二部分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适应性分析与结论

一、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目标的适应性

二、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内容的适应性

(一)教材内容广度的适应性

(二)教材内容难度的适应性

(三)“思考与练习”的适应性

(四)“探索之旅”的适应性:

(五)教材内容表现形式的适应性

(六)教材各章内容的适应性比较

三、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实施的适应性

(一)课时安排的适应性

(二)教师学科背景的适应性

(三)教材教学方法的适应性

(四)教材配套课程资源的适应性

四、结论

第三部分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适应性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

(一)教师的学科背景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二)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二、学生方面

(一)学生的专业背景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二)学生的学习基础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三、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对中职综合理科课程建设的启示

一、中职综合理科课程目标的设置

二、中职综合理科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内容的选择应基于学生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

(二)内容的选择应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三)内容的选择应注重探究过程与科学方法的统一

(四)内容的选择应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五)学生应成为课程内容的生产者而不是纯粹的消费者

三、中职综合理科课程的实施

后记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为全面推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200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纲要在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行动中特别指出,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中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人口的生力军,提高其科学素质刻不容缓,而建立科学课程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现实状况是中职科学课程尚未颁布统一的课程标准,更不用说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了。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的适应性为中职学校选用、实施《综合理科》教材提供参考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中职综合理科课程的建设,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 论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鉴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从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的教材目标、教材内容、教材实施三个维度对教材的适应性作了分析。从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教材的教材目标、教材内容,还是教材实施,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在各中等职业学校的适应性状况良好。 第三部分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分析了中职《综合理科》(高教版)教材适应性的影响因素。教师的学科背景、课程实施取向及教学理念;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基础及学校硬件设备的支持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材的适应性。 第四部分从中职综合理科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及课程的实施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中职综合理科课程建设的启示。中职综合理科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打开学生科学视野”的理念为指导设置宏观教材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且学生应成为课程内容的生成者;课程实施则宜采用自中间向上的策略。

著录项

  • 作者

    肖再兵;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 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秦浩正;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4.71;
  •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综合理科课程; 教材改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