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景观的诗学——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中的景观书写
【6h】

景观的诗学——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中的景观书写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章常态的诗意:都市的日常生活景观

第一节街道:喧哗与骚动的都市进行曲

第二节汽车:现代化的速度之思

第三节寓所:都市“家园”

第四节都市夜景观:“明”与“暗”

第二章“劳动”景观及其迁移

第一节“工厂”:从中心向边缘的滑落

第二节“办公室”:白领都市景观的形成和分野

第三节从蓝领都市向白领都市的转型

第三章 公共交往和消费景观

第一节舞厅:飞旋的都市缩影

第二节影院、电影与“现代性”

第三节酒吧:消费、欲望与异国情调

第四节咖啡馆:休闲、交往与“现代生活”

第四章 女性的身体:独特的都市“风景线”

第一节 感性欲望的视觉盛宴

第二节摩登女郎:关于都市“现代性”的想象

第三节颠覆或者诱惑:女性身体的力量

第五章 乌托邦诗话:作为政治标志的都市景观

第一节:从宝塔山到天安门:政治标志景观的都市化位移

第二节长安街:从正面讴歌到反讽式使用

第三节从卢沟桥到南浦大桥:“革命”“建设”“改革”关键词的转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都市生活的场所、场景、建筑物等蕴含大量的信息,构成都市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除了为人物的出场和活动提供场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意义外,都市景观本身还存在着独立价值,可以成为美学分析、文化分析的对象。在都市文学的文本中,任何有关都市景观的描述都不是孤立和单纯的,是某一历史阶段特定“意义”的构成和记录。从线性的历时性角度看,都市景观承载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从横向的共时性的角度看,都市景观表征着地域的个性和人文精神的差异。本文以都市文学文本中的景观表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20世纪以来的都市文学文本进行以点带面式的分析和扫描,探寻其内在的文化特质。 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形象的层面,主要论述都市文学中大量的景观现象,分析都市景观的图像符号特征。第二个层面是观点与叙述的层面,分析都市景观作为都市的标志符号在文本中的生成及其意义。第三个层面是象征层面,重点观照景观作为都市的象征符号,如何表达都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论文分为七个部分。 导论部分,首先阐明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分析相关理论术语,界定研究对象,从总体上明确本论文的写作意义,以及基本的写作态度和目的。 第一章,都市的日常景观。从都市生活的日常环节出发,研究和分析文本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景观。从街道、汽车、居所和夜景观这几个角度,展示都市的日常生活景观。都市生活的常态景观或许最能显示都市生活的本质奥秘。 第二章,都市的生产景观。生产是现代都市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文本中的工厂、车间、写字楼、办公室的文学表现的分析,阐释生产场所和生产方式对于都市生活的深刻意义。 第三章,公共交往和消费景观。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休闲和娱乐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内容。都市文学文本中也不乏对休闲和娱乐场景的描写,现代社会的多种生活方式的可能和新观念的表达,很多是通过以舞厅、影院、酒吧和咖啡馆为代表的意象群体现出来的。 第四章,欲望叙事与女性身体景观。女性身体在都市文学书写中是一个独特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因为有大量的关于女性身体的描写,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叙述者通常把对都市的现代性想象和女性身体联系在一起,女性身体构成了都市文学特殊的“景观”叙述。第五章,作为政治标志的都市景观。国家政治对都市生活的影响是最广泛、最根本的。广场、会堂、桥等都市空间承载了历史实践中的政治运动,也成为都市文学中革命叙事最重要的空间意象。 景观既是都市的物态化呈现,又是都市精神的“标志”和文化“符号”。随着都市现代化的进程,景观的符号化功能进一步加强。景观代表着新的社会规则,景观成为统治都市的新意识形态。文学中的都市景观是经过作家想象、加工的“都市形象”、“文化符码”,具有象征性,标示着作家对都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指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