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矛盾修辞格的语义认知研究
【6h】

汉语矛盾修辞格的语义认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国内对矛盾修辞格的研究情况

1.1矛盾修辞格的界定

1.2关于矛盾修辞格的分类

1.3矛盾修辞格的语用与语义研究

2.国外对矛盾修辞格的研究情况

2.1英汉矛盾修辞格对比

2.2矛盾修辞格的认知心理研究

3.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4.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定义

1.矛盾修辞格与辨正矛盾哲学思想的区别

1.1矛盾修辞格中“矛盾”的涵义

1.2哲学领域矛盾概念的内容

2.矛盾修辞格的定义

2.1述谓结构与命题

2.2矛盾修辞格的命题内容

2.3矛盾修辞格与对比对照的区别

3.本章小结

第三章分类

1.相冲突的命题都是主要命题

1.1复句

1.2并列谓语句

2.相冲突的命题都是从属命题

2.1 VP1 (就)是VP2(VP1和VP2是反义词)

2.2 VP1(就)是非VP1

3.相冲突的命题都是降级命题

3.1 VP1而又VP2的A

3.2 VP1的A和VP2的A

3.3 VP1的VP2 A

3.4 A VP1而又VP2V

4.相冲突的命题中,一个是主要命题,一个是降级命题

4.1 VP1的A非VP1

4.2非VP1的A VP1

4.3(A是)非VP1的VP1

4.4(A是)VP1的VP2

4.5(A是)非N的N

3.本章小结

第四章语义解释机制

1.矛盾修辞格语义解释基础

1.1必有特征、可能特征、不可能特征

1.2满足共现要求的三种方式

2.矛盾修辞格中谓项对谓词的三种接受方式

2.1共存——两个命题都是增补性共现

2.2替换——一个命题是增补性共现,一个命题是强制性共现

2.3替换+共存——两个命题都是强制性共现

3.本章小结

第五章矛盾修辞格的认知机制

1.概念合成理论

1.1概念合成理论的构成成分

1.2概念合成网络的类型

2.概念合成理论在矛盾修辞格中的应用

2.1照映网络

2.2单畴网络

2.3双畴网络

3.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语

1本文的主要观点

1.1关于汉语矛盾修辞格的定义及其分类

1.2关于矛盾辞格的语义消解机制

1.3关于矛盾辞格的认知机制

2 本文研究的不足

2.1语科的不足

2.2对概念合成理论的阐释相对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汉语矛盾修辞格(习惯上又可以称之为相反相成、反比、矛盾格等等),是-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格,但国内学术界对该辞格关注较少,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与语义学领域。本论文拟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并在传统的语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刘大为关于语义共现的三种方式以及认知语义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对这一辞格的生成与理解过程进行研究: 研究共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以往的研究往往是从修辞功能或语言表层特征对汉语矛盾修辞格进行界定,因此很难将其和对照、警策等辞格区别开来;语义上也主要限于对两个冲突的矛盾词语进行语义成分分析,侧重于静态的描写。因此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矛盾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其语义消解和生成过程做动态的分析和解释。 第二章主要讨论了矛盾修辞格的定义。我们引入命题的概念,通过分析句子命题意义的类型和产生方式:主要命题来自句子的主要述谓结构,从属命题和降级命题是由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产生的预设命题,从而认为:矛盾修辞格并不是指语言表层两个词语的冲突,而是句子本身命题意义的相悖。以此我们将矛盾修辞格定义为:一个语言格式包含了两个简单命题,因谓词之间具有反义关系而造成对立冲突的语言现象。 第三章,我们在第二章定义的基础上,按照矛盾冲突命题的性质和产生方式将其分成六类,并同时对语言表现形式也进行了描写:当两个冲突命题都由主要述谓结构产生时,语言表现形式往往是复句或并列谓语句;当两个冲突命题都是从属命题时,句法结构上多是主谓结构;当两个冲突命题都是降级命题或其中一个是降级命题时,句法结构上多包含一个或两个偏正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两个冲突的命题中,只有一个是从属命题的类型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第四章,为了揭示矛盾修辞格的语义消解过程,我们首先讨论了语义共现的三种方式。不同的共现方式,冲突语义的消解方式也不同:两个命题都是增补性共现,谓词的语义就可以共存。共存可以发生在同一个认知域内,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两个命题中一个是增补性共现,一个是强制性共现时,其中-个谓词的语义构成发生变化,与谓项冲突的义素被替换。两个命题都是强制性共现时,谓项的语义构成发生变化,与谓词冲突的语义义素被替换。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了不同的语法结构对深层语义消解机制的影响。 第五章,以概念合成理论为依托,结合四种整合网络模式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矛盾修辞格的心理建构过程。指出矛盾修辞格是通过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现和整合,产生突生结构,创造了原本不存在的突生意义,从而在认知上突破了旧有的思维方式。 第六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本文对汉语矛盾辞格的研究采用了新的研究视角,尝试从语义和认知的角度对其生成和消解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该辞格的重新认识。但由于国内介绍概念合成理论的资料相对较少,所用的语料也多以英文为主,因此本文对该理论的阐述和理解也略不全面和深入,在行文中理论和案例的结合略显生硬,不够成熟。因此,我们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语言研究者关注汉语矛盾修辞格,从而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涉及相关问题,使得各种假设可以得到证明,以弥补本文的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