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以泰安市岱岳区为例
【6h】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以泰安市岱岳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引言

1.1 问题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理论基础

2.2 农业生产行为的经济分析

2.3 农业信息需求的动力分析

3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程度分析

3.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3.2 泰安市岱岳区农业信息化现状

3.3 案例研究-陈宣洛村、后陡山村、西张村

3.4 农业信息需求分析

3.5 科技信息对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

3.6 不同信息化程度下的农业生产行为

3.7 小结

4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个案专访

4.2 存在问题

5 进一步加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5.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

5.2 加强农业信息网建设

5.3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素质

5.4 建立信息农业的实验示范基地

5.5 研制和开发农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5.6 大力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5.7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

5.8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这一年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以及由此展开的波澜壮阔的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实践,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化被明确列入现代农业的“三化”之中,对我国的农村信息化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通过文献搜集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全面把握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研究进展,以及对论文涉及的农业信息、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服务及其体系等相关概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探讨了农业信息化在山东农业中起到的作用,找
   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等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行的影响以及对信息化能促进农业利润增加的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和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泰安市岱岳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选择了岱岳区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同的三个较有代表性的村庄:良庄镇陈宣洛村、粥店办事处后陡山村以及道朗镇西张村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农业信息在山东现代农业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农业信息化改善了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推进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农民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六方面结论’第四部分结合调研过程具体问题找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信息意识淡薄,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现代农业信息科学的认识不足,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显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信息使用成本高,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水平低,重复现象严重,农业信息实用技术和实效性较差;第五部分分析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于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构建统一信息基础网络等。
   第六部分,在全面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出加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形成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投入机制,加强农业信息网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信息技术素质,建立信息农业的实验示范基地,研制和开发农业信息化应用软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并说明了研究不足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