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偏移及抗IL-12受体β1亚基单克隆抗体(2.4E6)对其影响
【6h】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偏移及抗IL-12受体β1亚基单克隆抗体(2.4E6)对其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Th1相关分子TIM-3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抗IL-12受体β1mAb对再障患者Th1偏移调节作用的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展开▼

摘要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多种病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再障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造血干细胞损伤、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改变等因素。目前认为,在大多数病例中,再障是一种获得性的、免疫介导的疾病,伴有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造成的造血干细胞破坏。效应性T细胞活化及作为攻击靶点的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临床可观察到大多数患者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所反应,此为免疫系统在再障发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有力证明。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效应细胞,通过对抗原的识别、处理、递呈等作用构成多种细胞同细胞因子间的网络联系,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状态。细胞因子调节的中心是CD4+T淋巴细胞,即辅助性T淋巴细胞(Th)。Th1/Th2亚群及其相互之间的平衡在免疫应答的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Th1/Th2分化和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调节尤为重要。IL-12是IFN-γ产生的强诱导剂,可促进静息CD4+T细胞向Th1细胞的分化,IL-23则促进中晚期Th1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并作用于记忆T细胞。两者均通过结合于IL-12受体β1亚基(IL-12Rβ1)而诱导Th1细胞的分化以及IFN-γ的产生。已知再障患者血清内源性IL-12显著增高,且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可观察到Tc1的活化及Th1细胞因子的优势。推测抗IL-12受体β1亚基单克隆抗体(anti-IL-12Rβ1mAb)可能通过阻断IL-12信号通路而对再障患者的Th1偏移进行调节。 第一部分 TiM-3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8、IL-23、IL-17的浓度,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亚群Th1特征性表面分子TIM-3表达水平,并通过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TIM-3及其他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TIM-3的表达与再障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再障的发病机制及TIM-3与再障的关系奠定基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再障患者29例,其中重型再障(SAA)16例,非重型再障(NSAA)13例。正常对照31例。 (1)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10ml,肝素抗凝: (2)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自凝后分离血清; (3)抽取患者髂后上棘骨髓8~10ml或胸骨骨髓约5ml,抽取正常对照骨髓5ml,肝素抗凝。 2.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 3.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8、IL-23及IL-17的浓度。 4.流式细胞术分析再障患者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各亚群TIM-3表达水平及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 5.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IFN-γ、TIM-3的mRNA表达,并进行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9及Foxp3的mRNA表达。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再障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8、IL-23、IL-17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依次为:IFN-γ:108.96±35.80 vs.42.41±39.36,pg/ml,p<0.001:IL-18:485.40±227.08 vs.71.59±73.91,pg/ml,p<0.001;IL-23:606.88±110.16 vs。213.52±143.10,pg/ml,p<0.001:IL-17:238.05±173.28 vs.32.38±29.19,pg/ml,p<0.001。SAA组高于NSAA组(差异界值分别为:p=0.023,p=0.028,p=0.002,p=0.032)。 2.正常对照及再障患者不同细胞亚群均可检测到TIM-3表达,正常对照以CD14+单核细胞、NKT细胞表达较高:而再障患者则以CD4+T细胞表达较高,其次为CD14+单核细胞及CD8+T细胞。再障患者外周血TIM-3+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51.45±10.95 vs.28.1 1±12.31,%,p<0.001);TIM-3蛋白的相对表达强度也高于正常对照(68.68±14.76 vs.41.66±15.19,p<0.001)。 3.再障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0.69±0.52 vs.2.24±1.56,%,p=0.002),Foxp3的相对表达强度也低于正常对照(51.71±32.12 vs.100.14±60.24,p=0.006)。 4. 与正常对照相比,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及IFN-γ的mRNA表达值分别增高3.17倍及4.71倍(p<0.001,p<0.001)。骨髓单个核细胞中TIM-3及IFN-γ的表达值分别增高4.78倍及7.13倍(P=0.001,p<0.001)。SAA组高于NSAA组。转录水平IFN-γ的增高与TIM-3的增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0.806:p<0.001)及骨髓单个核细胞(r=0.811;p=0.001)均呈正相关。 5.与正常对照相比,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alectin-9 mRNA的表达值增高4倍(p=0.03)。 6.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的表达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01)。 结论: 1.再障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8、IL-23、IL-17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 2.再障患者TIM-3在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并与IFN-γ的表达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再障为Th1优势免疫应答。 3.再障患者galectin-9在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提示TIM-3-galectin-9途径的异常可能参与再障发病。 4.再障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且其特征性转录因子Foxp3在蛋白水平及转录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提示再障患者免疫调节能力降低,外周免疫耐受异常。 第二部分抗IL-12受体β1亚基单克隆抗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偏移的调节 目的:以再障患者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抗CD3 mAb刺激下培养,观察不同浓度抗IL-12Rβ1 mAb的效应,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分析培养细胞IFN-γ、T-bet及GATA-3的mRNA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培养细胞T-bet、GATA-3、STAT4及磷酸化的STAT4(phospho-STAT4,pSTAT4)的蛋白表达,初步判断抗IL-12Rβ1 mAb在体外纠正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Th1偏移状态的可能作用。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再障患者13例,其中SAA7例,NSAA6例。正常对照10例。无菌抽取患者髂后上棘骨髓8~10ml或胸骨骨髓约5ml,抽取正常对照骨髓5ml,肝素抗凝。 2.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培养(1)初次细胞培养:分离来自10例再障患者及5例正常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刺激条件下(未加任何初始刺激组/anti-CD3 mAb 5μg/ml组)培养72h。收集培养上清。 (2)不同因素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影响:分离来自13例再障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每例标本均随机分为anti-CD3 mAb(5μg/ml)组、anti-CD3mAb(5μg/ml)+anti-IL-12Rβ1 mAb(0.05μg/ml)组、anti-CD3 mAb(5μg/ml)+anti-IL-12β1 mAb(0.5μg/ml)组及anti-CD3 mAb(5μg/ml)+anti-IL-12Rβ1 mAb(5μg/ml)组。另分离来自10例正常对照的BMMCs,仅给予anti-CD3 mAb(5μg/ml)作为刺激因素。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 3.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浓度。 4.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FN-γ、T-bet及GATA-3的mRNA表达。 5.Western Blot检测体外培养的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bot、GATA-3、STAT4pSTAT4的蛋白表达。 6.统计学处理。 结论: 1.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处于异常激活状态,不需初始刺激即可分泌IFN-γ。 2.Anti-IL-12Rβ1 mAb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可降低体外培养的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FN-γ的产生,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3.Anti-IL-12Rβ1 mAb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可降低体外培养的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Th1转录因子T-bet表达,但对GATA-3的表达影响不显著,并可显著降低T-bet/GATA-3比值,部分纠正Th1偏移,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4.Anti-IL-12Rβ1 mAb对体外培养的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STAT4的表达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抑制STAT4磷酸化,降低pSTAT4/STAT4比值。此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