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6h】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GFR)及Bcl-2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英文缩略语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是指“口腔粘膜上以白色病变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一部分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OLK属于癌前病变,有转化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的潜能,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上皮异常增生。研究表明有4%-40%的病人会发生癌变,其转化为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0到100倍。其转化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KGF(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一般由间充质源性细胞分泌,上皮细胞表达其相应的受体--KGFR(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Bcl-2(B-Cell Lymphoma/Leukemia2)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是最早被认识的抗凋亡基因。有实验发现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最近的研究证实了KGF具有抑制上皮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并且KGFR与Bcl-2的共表达无论在细胞水平还是在组织水平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KGF mRNA及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加。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正常口腔粘膜、OLK、OSCC组织中KGFR,Bcl-2蛋白的表达,以研究其在三种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与细胞凋亡的联系及意义,为临床上阻断白斑的癌变以及预防、治疗OLK和OSCC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1.收集临床及病理确诊的口腔正常粘膜、OLK及OSCC标本共25例,将每个标本的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KGFR及Bcl-2免疫组化分析和阴性对照,根据免疫组化结果从蛋白水平观察KGFR、Bcl-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对免疫组化的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切片输入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每张切片计算5个高倍视野下总阳性细胞数,并取其均数;同时自切片染色的中心区域上下左右各选择相同面积有代表性的区域,检测平均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 3.统计学分析图像系统分析KGFR,Bcl-2蛋白光密度值,结果以均数和标准差(X±s)描述。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KGFR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口腔粘膜中,KGFR在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棘层及颗粒层细胞胞膜和部分胞质中,其染色略浅。在OLK组织中,KGFR在全层上皮细胞胞膜、部分细胞胞质中阳性表达,在颗粒层的表达最强,呈强阳性表达,其次为棘层,其染色较正常粘膜的上皮细胞染色要深。在OSCC组织中,KGFR在全层上皮岛细胞胞膜、细胞胞质和角化珠中强阳性表达。染色程度较OLK组增强。 2.Bcl-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口腔粘膜中,Bcl-2在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底层细胞的胞质和核膜。在OLK组织中,Bcl-2在上皮细胞的表达与在正常口腔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相似,但其染色较正常粘膜的上皮细胞染色要深。在OSCC组织中,Bcl-2在全层上皮细胞胞质和核膜中阳性表达,在基底层的表达最强,其余各层表达较弱。染色程度较OLK组增强。 3.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OD)检测: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中的KGFR和Bcl-2平均光密度依次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KGFR与Bcl-2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加。课题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KGF mRNA及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组、OLK组及OSCC组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依次增加。提示KGF及KGFR在口腔白斑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有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来抑制上皮细胞的凋亡,为临床上阻断白斑的癌变以及预防、治疗OLK和OSCC提供新的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