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社会学分析
【6h】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社会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实用主义

(二)社会学基础——冲突论

(三)道德心理学基础——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五、研究的新意及存在的问题

(一)本文的新意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

二、道德

三、职业道德

四、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章 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现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问卷的设计及编制

(三)研究过程

二、调查结果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课程和安排

(四)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物资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头施

二、结论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发展和行动水平存在差距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还仍需提高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课程与安排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物资条件等教育手段实施的低效性

第四章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学宏观分析——社会环境因素的原因

(一)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

(二)社会发展、精神追求和经济发展、物质轰炸之间的冲突

(三)利益与责任的冲突

(四)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的矛盾

(五)职业道德规范与个人发展、社会流动的冲突

(六)传统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当前职业道德理念的矛盾

二、教育中观分析——教育现实因素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滞后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模糊

(三)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和安排之困顿

(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实施的单一性和保守性

三、社会学微观分析——人自身发展特征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化冲突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角色冲突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互动冲击

第五章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对策

一、社会需要做出的回应

(一)新的社会价值观念的构建

(二)社会平等制度的完善和对中间层的政策倾斜

二、教育方面的举措

(一)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

(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应对——事业型教师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教材完善

(四)充分利用职业道德事件和职业道德冲突

(五)职业道德教育生活化

(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问题解决性

(七)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开展创业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三、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侧重点的转变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信仰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责任心和习惯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客观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本身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我国推进公平享受教育机会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不可忽视重要力量,国家对职业教育比较重视,近几年出台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对高职院校德育尤其职业道德教育强调也较多,但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实践中并没有充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国内对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是对具体行业职业道德的研究,缺少对职业道德思想体系独立发展的研究,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也较少。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和冲突较多的大背景,以及全球经济危机而后的后经济危机发展的种种挑战,社会、教育界等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诉求。
   为了对社会、教育界等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诉求有所回应,在现实意义上,能够提供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有所借鉴的建议,在理论意义上,能够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所贡献,文章选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文章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其中问卷由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组成,以达到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目的。具体过程是,首先对山东省曲阜市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对问卷封闭性问题进行百分数统计和结果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得出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结论,即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和行动水平存在差距,二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还需提高,三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课程与安排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四是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物资条件等教育手段实施的低效性。为了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低效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用社会冲突理论来分析,一是进行社会学宏观分析,包括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发展、精神追求和经济发展、物质轰炸之间的冲突;利益与责任的冲突;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的矛盾;职业道德规范与个人发展、社会流动的冲突;传统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当前职业道德理念的矛盾。二是进行教育中观分析,包括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滞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模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教材和安排之困顿;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实施的单一性和保守性。三是进行社会学微观分析,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化冲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角色冲突;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互动冲击。
   从社会视角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后,需要消解阻碍其实效性发挥的诸种冲突和矛盾。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观点和对策,一是社会需要做出的回应,包括新的社会价值观念的构建;社会平等制度的完善和对中间层的政策倾斜;二是教育方面的举措,包括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应对——事业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教材完善;充分利用职业道德事件和职业道德冲突;职业道德教育生活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问题解决性;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开展创业教育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侧重点的转变,包括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信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责任心和习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