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功能及瘤胃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6h】

慢性酸中毒对瘤胃发酵功能及瘤胃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言

1.1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的概述

1.1.1 瘤胃酸中毒的危害

1.1.2 瘤胃酸中毒的界定

1.1.3 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

1.2瘤胃微生物

1.2.1瘤胃细菌

1.2.2瘤胃原虫

1.3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瘤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3.1 核酸探针技术

1.3.2 定量PCR技术

1.4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1.5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1.6论文总体研究思路

2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试验动物与管理

2.1.2试验日粮

2.1.3 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试验所用方法

2.2.1 瘤胃内各项发酵指标测定

2.2.2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Total bacterial、Lactobacillus及Amylolytic bacteria量的影响

2.2.3 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原虫数量的影响

2.2.4 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牛链球菌数量的影响

2.2.5 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牛链球菌、埃氏巨型球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及主要三种纤维分解菌数量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的影响

3.2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Total bacterial、Lactobacillus及Amylolytic bacteria 数量的变化影响

3.3慢性瘤胃酸中毒对原虫数量的变化的影响

3.4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牛链球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3.4.1 瘤胃内总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3.4.2牛链球菌16S/18S rDNA片断的常规PCR扩增产物鉴定、测序结果及标准品的制备

3.4.3 Real-Time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3.4.4 Real-Time PCR定量标准曲线的制作及线性范围的分析

3.4.5 Real-Time PCR反应系统特异性评定

3.4.6 Real-Time PCR对四期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

3.5慢性瘤胃酸中毒对Selenomonas ruminantium、Strepococcus bovis、Megasphera elsdenii及3种纤维分解菌数量变化的影响

4 总体讨论

4.1 慢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

4.2慢性瘤胃酸中毒对瘤胃内细菌和原虫数量变化的影响

5 总体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6只泌乳期奶山羊被用作本试验的试验动物,通过逐渐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方式诱导动物发生慢性瘤胃酸中毒,试验分四期进行,四期试验日粮中精料所占的比例为50%、60%、70%及80%。并通过瘤胃探针对瘤胃pH值进行24h不间断监测,根据所得数据显示,试验动物在精粗比为8:2时被成功的诱导发生了慢性瘤胃酸中毒。 本试验选择了Hungate传统滚管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16S rRNA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法来研究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瘤胃细菌、淀粉分解菌Amylolytic bacteria、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牛链球菌Strepococcus bovis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era edenii、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三种主要纤维分解菌及原虫的数量变化情况以及在四期日粮条件下瘤胃的发酵功能如何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1)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明显增加,并且丁酸浓度上L增幅最大,这可能是导致慢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的主要因素;此时,乳酸浓度很低,与慢性瘤胃酸中毒发生的关联性很小。 (2)随着精料比例的不断提高,细菌总数逐渐增加,其中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明显。 (3)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牛链球菌、乳酸杆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及埃氏巨型球菌的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的相对数量随着日粮精料比例的增加逐渐下降。 (4)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原虫的数量先L高后降低,在慢性瘤胃酸中毒状态下其数量明显下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