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偷逃税的防范研究
【6h】

偷逃税的防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1.3.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偷逃税防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预期效用理论

2.1.1 预期效用理论的基本模型

2.1.2 预期效用理论基本模型的修正与扩展

2.1.3 预期效用理论评析

2.2 税收征纳博弈分析

2.2.1 博弈论概述

2.2.2 博弈论与税收征纳决策

2.2.3 税收征纳博弈战略评析

2.3 前景理论

2.3.1 前景理论的提出

2.3.2 前景理论的主要内容

2.3.3 前景理论的运用

2.3.4 前景理论评析

2.4 税收管理制度经济学分析

2.4.1 制度经济学概述

2.4.2 基于税收管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2.4.3 税收管理制度经济学分析简评

3 偷逃税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分析

3.1 税收遵从分析

3.2 我国纳税人偷逃税心理分析

3.2.1 偷逃税的企业类型及动机因素

3.2.2 纳税人偷逃税的主要心理

3.2.3 不同类型纳税人偷逃税的心理特点

3.3 中国依法治税的环境分析

3.3.1 依法治税的行政干预分析

3.3.2 社会护税协税相关问题分析

4 税制和征管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分析

4.1 税制设置与征管的优劣标准

4.1.1 税收原则——衡量税收制度及征管优劣的一般标准

4.1.2 税制优劣标准——基于纳税遵从视角的考察

4.1.3 税收征管优劣标准

4.2 税制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分析

4.2.1 诱发偷逃税的税制要素考察

4.2.2 我国现行税制的缺陷分析

4.3 征管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分析

4.3.1 征管模式

4.3.2 征管手段

4.3.3 征管素质

4.3.4 征管方式

4.3.5 征管力度

5 世界部分国家防范偷逃税的主要经验

5.1 外国防范偷逃税的一般经验

5.1.1 税源控管信息化

5.1.2 税务稽查力度大

5.1.3 低税率税制取向

5.2 发达国家防范偷逃税的主要经验

5.2.1 重视税源控管

5.2.2 实行分类管理

5.2.3 借助税务代理

5.2.4 严格依法治税

5.2.5 纳税服务实用

5.2.6 协税网络健全

5.3 发展中国家防范偷逃税的主要经验

5.3.1 新加坡的纳税评估制度

5.3.2 韩国的绿色申报表制度

5.3.3 阿根廷的税务登记制度

5.3.4 马来西亚的信息采集制度

5.3.5 巴西的纳税服务制度

5.3.6 菲律宾的引导纳税遵从制度

6 我国防范偷逃税的对策建议

6.1 税收征管策略的选择

6.1.1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优化税收征管目标

6.1.2 按照预期效用理论定位税收征管模式

6.1.3 注重税收征管实效提高制度性遵从度

6.1.4 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提高防卫性遵从度

6.2 现行税收制度的完善

6.2.1 按照税源可控原则完善税制

6.2.2 按照确定性效应完善税制

6.2.3 按照参照水平效应完善税制

6.2.4 按照表述性效应完善税制

6.3 税收征管环境的改善

6.3.1 征税环境的改善

6.3.2 纳税环境的改善

6.3.3 护税协税环境的改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偷逃税与防范偷逃税是税收理论界与税务实践部门恒久的研究课题。只要存在税收,在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纳税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就可能存在偷逃税问题。特别是在各国普遍推行自行申报纳税制度的征管模式下,偷逃税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税收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预防和查处偷逃税,研究偷逃税防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论文在阐述分析偷逃税防范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偷逃税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税制因素、征管因素,借鉴外国防范偷逃税的有效经验,提出防范偷逃税的对策建议。论文共分6章。第1章导论,着重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成果,描述论文的主要创新性成果。第2章概述偷逃税防范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预期效用理论、税收征纳博弈分析、前景理论、税收管理制度经济学分析。第3章分析偷逃税的心理和社会环境,介绍税收遵从分类理论:分析纳税人偷逃税的主要心理和各类纳税人偷逃税的心理特征;对我国依法治税的环境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依法治税的行政干预问题和护税协税的群众基础问题。第4章分析税制和征管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阐述税制设置与征管的优劣标准;分析税制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包括诱发偷逃税的税制因素和现行税制的主要缺陷;分析征管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具体分析影响偷逃税的征管模式、征管手段、征管素质、征管方式、征管力度等因素。第5章论述世界部分国家防范偷逃税的经验,介绍外国防范偷逃税的一般经验,阐述若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防范偷逃税的主要经验,分析可资借鉴之处。第6章提出防范偷逃税的对策建议,包括税收征管策略的选择、现行税收制度的完善、税收征管环境的改善。
   论文对于基础理论的阐述,按照“纳税人偷逃税逐利心理的静态分析——纳税人偷逃税逐利心理的动态分析——纳税人偷逃税的风险心理分析——外部社会环境对纳税人偷逃税的影响分析”这样的逻辑路径,对预期效用理论、税收征纳博弈分析、前景理论、税收管理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进行了概述,并对偷逃税问题研究的上述基础理论进行了简要评析。
   偷逃税心理对于偷逃税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论文通过对税收管理实践的观察与总结,概括出我国纳税人偷逃税的八种主要心理,包括厌税心理、侥幸心理、从众心理、“偷税不算偷”心理、促销心理、显能心理、“小恶”无害心理和损公肥私心理,并区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业户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偷逃税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国有企业偷逃税心理主要包括打政策“擦边球”的心理、“肉烂在锅里”的心理、偷税有理心理、国有企业领导人通过偷逃税做大做强捞取政治资本的心理;私营企业的偷逃税动机主要是逐利心理和侥幸心理;外商投资企业偷逃税主要是受本地投资者经营理念的影响,或抱着“入乡随俗”心理而效仿偷逃税;个体工商业户偷逃税的心理主要包括轻税养家糊口心理、攀比心理、包税心理。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偷逃税的重要因素。论文着重分析了政府干预税收执法的动机和政府官员特权意识对依法治税的影响,认为现行政绩观一定程度导致政府部门对税收执法的干预,包括层层下达税收收入任务的任务治税观以及对招商引资企业的特殊照顾。论文认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人治”统治和儒家“官本位”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仍有一定的影响,税务部门受“权大于法”思想的影响,对党政部门干预税收执法往往不便拒绝、只能迁就,而地方政府领导违法用权屡屡奏效又进一步助长行政干预税收执法的行为,人治特权思想和人情关系将是依法治税的最大障碍,依法治税任重道远。此外,我国护税协税法律责任的缺失,导致护税协税有法难依;消费者购物索取发票激励机制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举报偷逃税的正义性质由于未得到社会认可而对偷逃税还不构成常规风险,均对偷逃税的防范治理带来困难。
   论文从税收管理的视角分析税制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阐述了税种选择、税目设置、税率高低、税收优惠等税制因素诱发偷逃税的原理,着重从税源可控原则对现行流转税制、所得税制、财产税制的缺陷进行全面分析。论文系统分析征管因素对偷逃税的影响,包括征管模式、征管手段、征管措施、征管方式、征管力度对偷逃税的影响,分析力求全面、系统、务实。
   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征管模式下,偷逃税问题是世界各国的征管难题。围绕如何提高纳税人遵从度防范偷逃税问题,世界各国从完善税制、优化服务、加强征管、重点稽查等多角度防范治理偷逃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对于我国防范偷逃税有着借鉴意义。论文认为,外国防范偷逃税的一般经验包括税源控管信息化、税务稽查力度大、低税率税制取向;发达国家防范偷逃税的主要经验包括:重视税源控管、实行分类管理、借助税务代理、严格依法治税、纳税服务实用、协税网络健全;发展中国家防范偷逃税比较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包括:新加坡的纳税评估制度、韩国的绿色申报表制度、阿根廷的税务登记制度、马来西亚的信息采集制度、巴西的纳税服务制度、菲律宾的引导纳税遵从制度。
   针对我国纳税人偷逃税心理和税制、征管、环境方面的缺陷,论文从税收征管策略的选择、现行税收制度的完善,税收征管环境的改善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税收征管策略包括:其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优化税收征管目标,按照依法治税的委托代理目标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二,按照预期效用理论定位税收征管模式。现行征管模式既强调“重点稽查”、又强调“强化管理”,定位不清,实践中存在重管理、轻稽查的倾向,而且在目前十分重视税源管理的情况下,管理对于偷逃税的防控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应重新对税收征管模式定位,推行“优化服务、重点稽查、管理为辅”的征管模式。其三,注重税收征管实效提高制度性遵从度。如,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税控装置: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实施分类管理;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其四,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提高防卫性遵从度。如,增加税务稽查力量、实行稽查普查制、实行分类稽查办法、全面提升稽查质量、减少稽查处罚自由裁量权等。
   对于税收制度的完善,论文着重按照税源可控原则和前景理论的确定性效应、参照水平效应、表述性效应原理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税制完善建议。包括:慎重选择新开征的税种、堵塞现行偷逃税税制漏洞、取消或暂停征收某些特定目的税、按照简化税制的要求完善现有税种税制、统一内外资税制、放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开征社会保障税、推行消费税价外税制等。在阐述有关税制完善的建议时,其中不乏独到见解,澄清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如,现行增值税制度对外购免税农产品允许凭纳税人自己填开的收购发票计算扣税,这一政策存在明显的缺陷,引发了不少偷逃税大案,政策制订者之所以出台这一政策是担心以免税货物为主要原材料的生产企业由于不能取得专用发票不能扣税会导致税负过重,本人认为这种担心不符合增值税价外税制原理,应取消免税货物扣税制度,避免增值税税源的不可控。又如,现行增值税制度试图通过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来解决其虚开普通发票给他人扣税问题,本人认为这一做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虚开发票的动机问题,因为开具发票的销售额与其实际缴纳税款不存在对应牵制关系,虚开发票多缴的增值税可以通过申请返还得到补偿,仍然存在虚开发票牟利的可能,应当取消先征后返、先征后退的税收政策。
   基于对征税人、纳税人、护税协税人形成有效激励约束的考虑,论文从征税环境的改善、纳税环境的改善、护税协税环境的改善提出对税收征管环境的改善对策。包括:健全税收法制,形成依法征税有效的正式约束;减少政府对税收执法的干预,建立良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忠诚性遵从度;推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完善依法纳税的激励机制;保障纳税人权利,消除纳税人情感性不遵从;确立消费者的负税人身份,形成公民的护税协税意识;明确护税协税的法律责任,形成有效的护税协税正式约束;推行有奖发票制度,建立护税协税的激励机制;营造举报偷逃税的社会氛围,构建护税协税的非正式约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