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混合嵌合体在异种心脏移植产生免疫耐受作用中的实验研究
【6h】

混合嵌合体在异种心脏移植产生免疫耐受作用中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嵌合体在移植免疫耐受研究中的进展

附图

英汉双解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非清髓方法建立豚鼠到大鼠混合嵌合体模型,进行豚鼠到大鼠腹部心脏移植,研究混合嵌合体的形成对受体内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异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机制。 方法:SD大鼠(受体),雌性18只随机分为3组:所有受体大鼠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并行环磷酰胺预处理,在照射后4小时内经尾静脉输注液体0.8ml。A组输注豚鼠骨髓细胞;B组输注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组输注生理盐水。用ELISA法检测细胞移植后受体内IFN-γ和IL-4、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行各组供受体的体外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实验及嵌合体的测定。在成功建立嵌合体的基础上,利用静脉注射CVF干预超急性排斥反应(HAR),行豚鼠到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在心脏移植后观察、记录各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和病理变化。 结果:A、B组动物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行豚鼠BMC/BM-MSCs移植,经环磷酰胺预处理,在约21天后检测嵌合现象,A组嵌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B两组中IFN-y、IL-4、IL-10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一开始均较预处理前略有升高,但随后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MLR实验证明耐受大鼠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心脏移植后A组受体病理表现为超急性排斥反应,Acw组心脏存活时间为358±42分钟,较CcvF组(317±50分钟)和D组(174-5分钟)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 结论:(1)非清髓性方案预处理后行供体骨髓细胞(BMC)/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输注,可以建立混合嵌合体,成功诱导免疫耐受。(2)诱导建立的嵌合体无法排除豚鼠到大鼠的超急性排斥反应。(3)通过应用CVF,排除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下,混合嵌合体能够使得豚鼠到大鼠异种心脏移植的供心存活时间延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