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共混纳米纤维研究
【6h】

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共混纳米纤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再生丝素/壳聚糖共混静电纺丝初探

第三章静电纺工艺参数对丝素/壳聚糖纳米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

第四章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纳米纤维微细结构研究

第五章静电纺丝素/壳聚糖共混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研究

第六章结论

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流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最终得到纤维状物质,从而为高分子成为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许多特性,例如纤维纤度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作过滤膜、伤口包覆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及其它生物医用材料。 本论文利用壳聚糖的生物可降解性、丝素和壳聚糖的共溶剂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静电纺丝仪器,以甲酸为溶剂,对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纳米纤维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了丝素质量分数、电压、极距以及壳聚糖的加入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和差热一热重分析法分析丝素质量分数(壳聚糖相对含量)和电压对共混纳米纤维微细结构的影响,研究再生丝素/壳聚糖纳米纤维经甲醇处理后的微细结构,同时研究了壳聚糖相对含量对丝素/壳聚糖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溶解性能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电压30kV,极距7cm时,丝素与壳聚糖共混静电纺丝的最佳条件是两者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3.5%,共混比例为70:30,影响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因素排序为:丝素质量分数>电压>极距。壳聚糖的加入有利于消除低粘度丝素溶液静电纺制得的纳米纤维中的串珠现象;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纳米纤维中丝素的B折叠结构比丝素纳米纤维中的多,结晶度高,经甲醇处理的电纺丝构象呈β折迭结构;丝素/壳聚糖共混膜随壳聚糖的加入溶失率下降,当共混比为70:30时,溶失率最小,甲醇处理后,溶失率明显降低:丝素/壳聚糖共混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随着壳聚糖相对含量的增大而增加,柔软性也逐渐提高;丝素/壳聚糖电纺膜具有优异的抗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