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
【6h】

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声明

1.研究概述

1.1为什么基于荣格理论研究儿童人格双性化

1.1.1为什么选择儿童人格双性化作为研究内容

1.1.2为什么基于荣格理论研究儿童人格双性化

1.2如何基于荣格理论研究儿童人格双性化

1.2.1深刻领会荣格理论关于人格发展的相关思想

1.2.2探索荣格理论对人格双性化研究的启示意义

2.基于荣格原型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

2.1荣格原型理论关于人格发展的相关思想探究

2.1.1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

2.1.2人格而具原型

2.1.3自性原型

2.2荣格原型理论对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的启示

2.2.1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创造性发展

2.2.2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主体性

2.2.3引导儿童人格双性化要注意防止性别错位

3.基于荣格个性化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

3.1荣格个性化理论关于人格发展的相关思想探究

3.1.1个性化的内涵

3.1.2个性化的影响因素

3.2荣格个性化理论对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的启示

3.2.1基于荣格个性化理论重新审视传统人格双性化研究成果

3.2.2荣格个性化理论视角审视性别角色发展的超越

4.研究结论与展望

4.1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研究结论

4.1.1儿童人格双性化内涵的创造性解释

4.1.2儿童人格双性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4.1.3儿童人格双性化的影响因素

4.1.4儿童人格双性化的影响策略

4.1.5性别错位现象的预防措施

4.2儿童人格双性化的理论研究展望

4.2.1从荣格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的结合看自我实现

4.2.2研究方法:尊重理论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后记

展开▼

摘要

人格双性化,近几年来在心理学领域有过较多的研究。已有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双性化个体客观存在;双性化个体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外在环境因素在双性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促进个体人格双性化,就是努力对他们进行培养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大多以实证调查为依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格双性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时争议颇多。比如:怎样才算是双性化的最好水平,是否只要通过教育与塑造,就一定能使儿童双性化。对这些问题,已有研究似乎还不能很好的同答。 本研究试图对荣格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已有的人格双性化研究结论寻求理论支持。在对荣格原型理论和个性化理论深层次理解和探索的基础上,得出基于荣格理论的儿童人格双性化的阐释: 儿童人格双性化,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个性化的过程。 人格双性化使意识领域和潜意识领域得到很好的整合,使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儿童人格双性化受到遗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激发内源因素处于活跃状态,而不能起决定作用。 促进儿童人格双性化,就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性别角色特征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性,实现意识领域和潜意识领域,与周围世界的整合与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