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PAO活性和多胺含量变化及意义
【6h】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PAO活性和多胺含量变化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动物实验材料

2.2实验动物分组

2.3动物模型制作

2.4脑标本取材

2.5实验仪器

2.6实验试剂

2.7实验方法

2.8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结果

3.1动物模型

3.2 PAO活性

3.3多胺含量

第四章讨论

4.1实验动物模型

4.2 PAO、多胺和脑缺血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和多胺含量,并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和多胺变化的时相规律及意义.方法:在Longa线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复制大鼠2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2,4,8,24h动物模型,用高香草酸荧光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PAO活性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多胺的含量,分析两者的时相变化及实际意义.结果: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PAO活性在再灌注8h后开始升高(p<0.01),其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1);实验组腐胺含量于再灌注4h后即开始逐渐升高(p<0.05),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h后(p<0.05);再灌注8h、24h实验组精脒、精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PAO活性变化和ODC的活性变化时相不一致,PAO活性高峰时相滞后于ODC,两者共同促使腐胺高峰的形成,

著录项

  • 作者

    刘宏伟;

  •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南大学;
  • 学科 外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姜冰;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43.320.2;
  • 关键词

    多胺氧化酶; 多胺;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