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侵犯商业秘密罪若干问题探讨
【6h】

侵犯商业秘密罪若干问题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 言

一、如何正确理解“商业秘密”

(一)“商业秘密”概念的界定

1.“商业秘密”概念界定方式评析

2.我国的商业秘密概念

(二)商业秘密的特征解析

1.“新颖性”分析

2.“实用性”与“价值性”分析

3.“保密性”分析

(三)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的关系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分析

(一)“盗窃”行为方式分析

1.“盗窃”的含义

2.如何区分盗窃式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与盗窃罪

3.盗窃行为方式的主体分析

(二)“利诱”行为方式分析

1.“利诱”的理解

2.“利诱”行为与商业贿赂的关系

3.利诱的行为对象分析

三、“重大损失”解析

(一)“重大损失”的认定与计算问题

(二)“重大损失”是区分罪与非罪的要件还是犯罪完成与否的要件

四、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罪过形式争点问题探析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能否由过失的罪过形式构成

(二)间接故意能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秘密成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它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凸显。由于商业秘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国家之间有关商业秘密的技术贸易也日益增多。同时,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越来越繁多和严重,各国政府和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任务也就越来越繁重。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单位拥有的先进技术或纳入国家秘密范畴,或干脆公之于众,致使国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淡薄。另外,由于我国关于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民事、行政的法律法规,但仍不足以遏制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愈来愈烈的发展势头。为了规范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为和加强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1997年《刑法》首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通过以刑事法律的方式严惩相关犯罪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立法现状相比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态势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这种状况与加强对人类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和促进科技发展的社会潮流不相吻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和妨碍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适用存在的争议和疑难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进行准确的定性和量刑,从而保证司法公正和效率。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商业秘密的界定问题。通过对各国关于商业秘密立法模式的评述,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分析我国商业秘密的特征,同时就我国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的区别作必要的分析,从而便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商业秘密的概念;第二部分,主要就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本罪中的盗窃和利诱行为方式,并对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作必要的探讨,从而便于司法认定;第三部分,阐述了本罪的重大损失的理解和计算问题,并就重大损失在本罪犯罪构成要件的地位争议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讨论;第四部分,针对本罪是否由过失构成以及是否包含间接故意两方面存在的诸多学说和观点进行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