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桑化学成分研究及熊果酸糖苷的合成
【6h】

马桑化学成分研究及熊果酸糖苷的合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郑重声明

第一章 马桑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马桑化学成分研究

第三章 熊果酸糖苷的合成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马桑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二部分是熊果酸糖苷的合成。 第一部分:马桑化学成分研究马桑(CoriariasinicaMaxim)为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通过硅胶柱、大孔吸附树脂、ODS反相柱等分离手段,对马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山奈酚(Kaempferol)(1),山奈酚-3-O-α-L-鼠李糖(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2),山奈酚-3-O-β-D-半乳糖(Kaempferol-3-O-β-D-galactoside)(3),山奈酚-3-O-α-L-阿拉伯糖(Kaempferol-3-O-α-L-arabinoside)(4),槲皮素(Quercetin)(5),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Quercetin-3-O-α-L-arabinoside)(6),槲皮素-3-O-β-D-半乳糖(Quercetin-3-O-β-D-galactoside)(7),槲皮素-3-O-β-D-葡萄糖(Quercetin-3-O-β-D-glucoside)(8)。8个都为已知的化合物,其中(2)、(3)、(4)、(6)为首次从马桑叶中分到。 此外还对马桑叶、马桑果实、马桑籽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5个萜类化合物,他们的结构为三萜类:熊果酸(Ursolicacid)(9)、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10);二萜类:7α,11α,14β-三羟基-20α-乙酰氧基-15-酮-16-贝壳杉烯(Actylkamebakaurinin)(11);倍半萜类:羟基马桑毒素(Tutin)(12)、马桑亭(Coriatin)(13)。其中化合物(10)、(11)为首次从马桑中分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马桑科中分到二萜类化合物。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8nm波长处,以熊果酸为标准品,以5%香草醛—冰乙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测定了马桑叶中的总三萜酸含量。 第二部分:熊果酸糖苷的合成熊果酸(ursolicacid)又名乌苏酸,属三萜类化合物。通过Koenigs-Knorr反应、酯化反应与4-氯-4-脱氧-α-D-半乳糖反应,分别合成了熊果酸3位、28位以及3位、28位同时连糖的衍生物。在试验过程中发现0.1mol/L稀盐酸可以选择性脱除糖上的乙酰基,得到糖的2位保留乙酰基的产物。为了研究这个现象,又合成了3-羟基-28-O-(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熊果酸酯和对硝基苯基-2',3',6'-三-O-乙酰基4'-氯-4'-脱氧-β-D-半乳糖糖苷,再用0.1mol/L稀盐酸脱乙酰基。3-羟基-28-O-[2',3',4,'6'-四-O-乙酰基-β-D-半乳糖]熊果酸酯得到脱一个、两个、三个乙酰基的混合物,没有得到全脱乙酰基的产物,但对硝基苯基-2',3',6'-三-O-乙酰基-4'-氯-4'-脱氧-β-D-半乳糖糖苷得到的是全脱乙酰基的产物;我们初步推断可能是熊果酸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糖的4位氯取代共同作用的结果,空间位阻效应起主要作用。用固体氢氧化钠脱乙酰基得到全脱乙酰基产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