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南杉木更新方法研究
【6h】

豫南杉木更新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杉木连栽地力衰退及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1.2杉木更新方法研究

1.3杉木萌芽更新研究

1.3.1杉木萌芽更新相关关系

1.3.2杉木萌芽更新技术

1.3.3杉木萌芽林生长规律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地概况

3.1.1定点试验地基本情况

3.1.2固定样地基本情况

3.1.3典型抽样调查地点的基本情况

3.2试验设计

3.2.1萌芽造林对比试验

3.2.2栽阔萌杉更新试验

3.3试验研究方法

4试验结果与分析

4.1萌芽更新

4.1.1萌芽率与伐桩直径大小的关系

4.1.2萌芽林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

4.1.3萌芽林生长与伐前杉木林生长的关系

4.1.4杉木萌芽林的生长规律

4.2植苗更新

4.3栽阔萌杉更新

4.4轮作更新

4.4.1轮作檫木

4.4.2轮作喜树

4.4.3轮作枫香

4.4.4轮作鹅掌楸

4.4.5轮作香椿

4.4.6轮作杜仲

4.5杉木不同更新方法的对比和选择

4.5.1不同更新方法的比较分析

4.5.2更新方法的选择

4.6杉木更新的效益分析

4.6.1杉木更新的经济效益分析

4.6.2杉木更新的生态效益分析

4.6.3杉木更新的社会效益分析

5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5.2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杉木是豫南山区的主要优质速生用材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信阳市商城县、新县和师河区等县区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豫南地区是杉木分布的北缘,杉木栽培的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初,按原林业部提出在南方14省建立以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基地的要求,豫南大别山区掀起了营造百万亩杉木林的热潮,杉木从深山区发展到丘陵岗地,累计保存杉木面积4万多公顷。到90年代,大面积杉木林进入了主伐时间,杉木主伐后,普遍存在植苗更新成活率低,萌芽更新出现“小老树”等问题,因而更新方法和更新树种的选择已成为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结合实际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开展了杉木林更新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定点试验观测和典型抽样调查,研究总结杉木的更新方法,切实解决了杉木林的更新问题,为杉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萌芽更新的萌芽率随伐桩直径增加而下降,平均发芽率达90%以上,能确保萌芽林分的密度和更新的成功。萌芽林生长的好坏因立地条件而变化,立地条件好,生长就好,相反,则差;即山区优于丘陵,丘陵优于岗地,高立地指数级好于低立地指数。其中,岗地和8立地指数级以下的杉木采伐迹地不适宜萌芽更新。萌芽林的生长与原杉木林的生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即原杉木林生长好,其萌芽林生长也好。萌芽林早期(4年前)生长比实生林快,其总的生长过程与实生林差不多。在立地条件特别好(14立地以上)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培育中径材。萌芽林的生长8年前显著高于植苗更新林,到10年左右,二者差异不显著10年后二者差异变化情况有待进一步观测研究。栽阔萌杉(萌芽林补植阔叶树)所形成的针阔混交林,既可促进林分提前郁闭和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可减缓地力衰退,控制病虫害和增强林分的稳定性等,是种很好的更新方法,值得大面积的示范推广。轮作更新以轮作阔叶树树种为主,优选的优质速生阔叶树种有檫木、喜树、枫香、香椿、杜仲、鹅掌楸和板栗、油茶等。萌芽和栽阔萌杉更新主要造林成本分别比轮作更新降低60.52%和39.81%,它们的幼林生长稳定性比轮作更新高;但在地力保持和土壤改良方面,不如轮作更新。萌芽更新和栽阔萌杉更新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2年生时的收益净现值分别比轮作更新提高145.2%和134.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