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与省际比较
【6h】

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与省际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有关概念的界定

1.2.1科学和技术

1.2.2科技进步

1.2.3农业科技进步

1.2.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1.3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国外研究综述

1.3.2国内研究综述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论文的技术路线

2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2.1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

2.1.1中性技术进步

2.1.2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2.1.3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2.2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2.3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

2.3.1内部动力

2.3.2外部动力

2.4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模型

3.1生产函数的发展及应用

3.1.1生产函数模型的发展

3.1.2生产函数模型的应用

3.2灰色生产函数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模型

3.2.1灰色生产函数

3.2.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模型

3.3基本数据的处理

3.3.1建模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

3.3.2各指标的数据选取

4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及省际比较

4.1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

4.1.1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1.2河南省各地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4.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省际比较

4.3影响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因素分析

4.3.1河南省高等教育不发达的影响

4.3.2河南农业科技投入状况分析

4.4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建议

4.4.1设法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力量

4.4.2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4.4.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4.4.4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率

5研究成果总结

5.1研究结论

5.2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要实现农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科技的进步,发展农业;从根本上说是实现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科技进步政策,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进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本文在系统介绍了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包括农业科技进步的类型、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重要理论基础——生产函数的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函数理论、灰色系统理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建立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灰色生产函数模型(G-C-D模型),给出了资金、劳动、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度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对河南省各个地区、全国部分省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对测算结果进行了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分析了地区间的差异,并指出了河南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了影响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并对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由于农业系统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农业科技进步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随着时间、历史的发展而赋予更多、更新的内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中,仅对科技、资金、劳动三种投入要素进行了研究,其它的因素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等因素,在本文所建的模型中并未考虑,这是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