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在心血管药物中的研究
【6h】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在心血管药物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毛细管电泳技术

1.1.1毛细管电泳的定义及特点

1.1.2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1.1.3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效率

1.1.4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1.1.5毛细管电泳进样及检测技术

1.2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1.2.1 电化学发光的历史进展

1.2.2电化学发光的定义及特点

1.2.3电化学发光的原理

1.2.4电化学发光的实验装置

1.3 CE-ECL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CE-ECL检测技术的概述

1.3.2 CE-ECL检测技术的实验装置

1.3.3 CE-ECL检测条件的研究

1.3.4 CE-ECL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5小结和展望

1.4超声波制样技术

1.4.1超声波的特性及作用原理

1.4.2超声波技术的应用现状

1.5本文立意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仪器与试剂

2.2.2实验方法

2.2.3样品处理

2.3结果与讨论

2.3.1 CE-ECL强度的比较

2.3.2 MFX的水解

2.3.3检测池中条件的优化

2.3.4分离条件的优化

2.3.5水解前后ECL强度对比

2.3.6 MFX的分析特性

2.4样品分析

2.5结论

第3章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测定人血浆中的盐酸地尔硫卓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仪器与试剂

3.2.2实验方法

3.2.3样品处理

3.3结果与讨论

3.3.1电化学发光曲线

3.3.2检测池中条件的优化

3.3.3分离条件的优化

3.3.4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的选择

3.3.5 DLT的分析特性

3.4样品分析

3.5干扰试验

3.6 结论

第4章超声微透析与CE-ECL联用用于研究盐酸地尔硫卓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仪器与试剂

4.2.2实验方法

4.3结果与讨论

4.3.1 DLT的分析特性

4.3.2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

4.3.3常规透析效率与超声透析效率的比较

4.4 DLT与HSA的结合作用

4.5 结论

第5章结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apillaryElectrophoresis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CE—ECL)技术,是当今分析化学前沿领域中一种极具潜力的微分离检测技术。最近几年来,基于Ru(bpy)32+的CE—ECL以其灵敏度高、仪器简单等特点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检测方法,它不仅具有毛细管电泳分离的高效、快速、灵敏和微量等特点,又发挥了电化学发光检测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优点。这些优点的结合使CE—ECL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生物分析、食品分析等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实际样品的分离和分析工作中。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106kHz的机械波,既是一种波动形式,又是一种能量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输入方式,所具有的高效能在材料化学中起到光、电、热方法所无法达到的作用。同时在提取与分离、催化、生物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CE对样品的要求较高,在分析复杂体系(如生物体系和环境体系)中的小分子时,颗粒物和生物大分子常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文自行设计的超声微透析装置不仅解决了样品前处理的难题,而且大大缩短了透析时间,从而很好的匹配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快速分离检测的特性。检测心血管药物的方法迫在眉睫。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完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探索新的分析应用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和所得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分离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MeclofenoxateHydrochloride,MFX)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MFX水解后的灵敏度比未水解的灵敏度提高了6倍。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值、分离电压、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MFX水解产物N,N—二甲氨基乙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50μg/mL,检出限(3σ)为6.3ng/mL,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10μg/mLMFX,n=11)。利用该法间接地测定了人血浆中MFX的含量,回收率为95.9~96.9%。 2.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分离与电化学发光检测相结合测定人血浆中盐酸地尔硫卓(DiltiazemHydrochloride,DLT)的新方法,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值、分离电压、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DLT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2-100μmol/L;检出限(3a)为51μmol/L。对20μmol/L的DLT进行了6次平行测定:峰高的RSD为2.7%,迁移时间的RSD为2.1%。血浆中盐酸地尔硫卓的回收率为93.4~99.7%。 3.自行设计了一个简单,方便,实用的超声微透析装置,并实现了该装置与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的联用。首次将超声微透析技术与CE—ECL联用用于研究DLT与蛋白质的结合行为,并得到了结合常数为6.25×104L/mol和结合位点数为5.92。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为研究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