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层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应用研究
【6h】

多层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胆脂瘤型中耳炎属慢性中耳炎类型之一,本病非真性肿瘤,组织学为中耳乳突腔内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胆脂瘤型中耳炎一般通过内耳镜确诊,术前行常规乳突平片,采用手术探查进行对应的临床治疗。然而,耳镜检查只可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的形态、色泽及活动;传统的乳突平片既不能清楚显示耳内、外解剖结构,又不能明确病变的范围及浸润程度,二者已经不再适应现代耳科显微手术的发展,不能满足日常临床工作的需要。虽然普通CT横断位或冠状位相结合,能初步诊断胆脂瘤的病变范围,但由于中、内耳结构的细致和复杂性,对诸如前庭窗、外半规管、面神经管及听小骨等细微结构的显示却存在不足,显示不很清楚。近年开始使用的多层螺旋CT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上的各向同性,具有快速的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发生胆脂瘤的中耳结构,诊断结果更可靠。不少国外学者提出,目前多层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对胆脂瘤本身病变的诊断,而是着重于与胆脂瘤相关病变范围、毗邻关系及并发症等细节方面的认识和判断,此为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层螺旋CT能否准确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相关:①中耳邻近骨壁受侵部位;②胆脂瘤充填部位;③听骨链破坏或推移等三方面情况。 研究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7年2月术前经内耳镜确诊、术后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例,女43例,平均36.3岁(5~7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及多平面重建(MPR)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后处理,分别从骨质破坏部位、软组织充填部位及听骨链破坏或移位等三方面观察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I、征象,记录病变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1.胆脂瘤型中耳炎多层螺旋CT征象:①Prussak’s间隙扩大,听小骨向内移位;②鼓室外侧壁盾板破坏;③上鼓室充以软组织并扩大,听小骨移位、侵蚀;④上鼓室软组织块影向下突入鼓室上部;⑤鼓窦入口扩大,岩鳞隔破坏;⑥鼓窦扩大充以软组织并窦壁骨质破坏,向乳突其余部及岩尖扩展;⑦外侧半规管及面神经管侵蚀破坏;⑧鼓室天盖骨质吸收、变薄或中断;⑨乙状窦骨板破坏。 2.胆脂瘤可侵犯中耳邻近骨壁,如盾板、鼓窦、鼓室天盖、乙状窦骨板、半规管及面神经管等。螺旋CT术前诊断骨壁受侵部位101个,而术中发现为90个,假阳性11个,符合率为89.8%。 胆脂瘤可充填Prussak's间隙、外上鼓室、鼓窦、上鼓室、后鼓室及整个中耳腔等。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108个,与手术结果对比,假阳性、假阴性各3个,总体符合率达94.4%。 胆脂瘤可侵犯听骨链结构,如砧骨长短脚、砧骨体、镫骨上结构(砧镫关节、镫骨脚弓及底板)、锤骨头等。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部位234个,而术中证实为215个,假阳性22个,假阴性3个,符合率为89.3%。 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明确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并可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胆脂瘤的部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