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头痛古医籍整理研究
【6h】

头痛古医籍整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 历代头痛命名与分类

第一节历代头痛命名

1 先秦-汉朝时期古文献中头痛名称

2 晋隋唐-宋元朝时期古文献中头痛名称

3 明-清朝时期古文献中头痛名称

第二节历代头痛的分类

1 直接命名

2 按疼痛部位命名

3 按六经命名

4 按病因命名

5 按性别命名

6 其它命名

7 危在旦夕的重症头痛

第二章 头痛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六淫邪气所引起头痛病因病机

1 风邪

2 寒邪

3 湿邪

4 熟邪

5 火邪

6 风热

7 风寒

8 寒湿

9 湿热

第二节内伤所引起头痛病因病机

1 脏腑失常

2 气血失常

3 饮食不节

4 痰饮

5瘀血

第三节其它

1 霍乱头痛

2 疫证头痛

3 温病头痛

第三章 头痛证型

第一节六经头痛

1 太阳头痛

2 阳明头痛

3 少阳头痛

4 太阴头痛

5 少阴头痛

6 厥阴头痛

第二节外感头痛

1 风寒头痛

2 风热头痛

3 风湿头痛

4 火热头痛

第三节内伤头痛

1 气虚头痛

2 血虚头痛

3 气血俱虚头痛

4 肝火头痛

5 肝阳头痛

6 肝风头痛

7 肾阳虚头痛

8 肾阴虚头痛

9 痰浊头痛

10 瘀血头痛

11 食积头痛

12 湿热头痛

第四节其它头痛

1 偏头痛

2 真头痛

第四章 头痛分型及用药

第一节六经头痛

1 太阳头痛

2 阳明头痛

3 少阳头痛

4 少阴头痛

5 厥阴头痛

6 太阴头痛

第二节外感头痛

1 风邪头痛

2 寒证头痛

3 风寒头痛

4 风热头痛

5 风湿头痛

6 湿热头痛

第三节内伤头痛

1 气虚头痛

2 血虚头痛

3 气血俱虚头痛

4 肝厥头痛

5 肾厥头痛

6 痰浊头痛

7 食积头痛

第四节其它头痛

1 偏头痛

2 霍乱头痛

3 妇人产后头痛

第五章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和意义: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以偏头痛为例,根据国外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男性为3.4%~6.1%,女性为12.9%~17.6%。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85.2/10万。因本病发作频繁、迁延难愈,被视为疑难病症。本研究通过对自先秦至清代的中医治疗头痛文献进行全面整理: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等角度进行整理研究,对古文献中头痛方药进行梳理总结头痛用药规律,可对本病的证候及治疗的规范化研究提供指导。 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整理、分析归纳的方法,利用本学科已建立的头痛古文献数据库和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有关头痛文献资料。 本研究翻查从汉代开始到清代的著名中医文献72部有描述头痛的文献,涉及59位古代著名医家的作品,从著作中摘录出有关头痛的论述进行整理研究。研究方法是将整理的内容分类,对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等进行分析,对历代治疗头痛用药进行分析、排序。 2.研究内容; 将先秦至清代古医籍中医对头痛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等进行论述、分类、归类和分析研究,并对古文献综合分析,探讨“头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用药。 结果: 1.历代头痛命名; 《黄帝内经》称头痛为“头项痛”、“冲头痛”、“厥逆”、“头痛巅疾”、“厥头痛”、“首风”、“阳迎头痛”、“脑风”;而《难经》又有“真头痛”。汉代的张机承继了《黄帝内经·素问·热论》把头痛按六经分类并命名,即后世所提及的六经头痛,即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阴头痛,少阴头痛及厥阴头痛:同时张仲景又有“霍乱头痛”和“溺时头痛”等。 到了晋隋唐以后,头痛的病名更多样化,晋·王叔和《脉经》有“偏头痛”、“冲头痛”、“颠疾”、“头脑项痛”;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头面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有“风头眩痛”和“风头痛”。 2.头痛的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认为头痛的病因病机有“新沐中风”、“两感于寒”、“热在心膈”、“胃不和”、“热闭肺脏”以及中焦气虚,气不上荣等。《难经》中提及三阳之脉受风寒而致厥头痛。《金匮要略》则有寒湿,寒盛气逆等引起头痛。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提出阴气逆上引起头痛。宋许叔微《伤寒百证歌》认为“阳中于邪项必强”;金·李杲《兰室秘藏》说气虚和湿热均引起头痛。明吴昆《医方考》提出风府受寒而头痛;戴思恭《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提出怒气伤肝而头痛;龚廷贤《寿世保元》指出肾经虚火引起头痛。清陈士铎《辨证玉函》指出脾胃之气虚者,可导致头痛经年。 3.头痛证型;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感受六淫所致,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和火热头痛。内伤头痛多与情志不遂、饮食劳倦、跌仆损伤、体虚久病、禀赋不足、房劳过度等因素有关,还有肝阳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和瘀血头痛。头痛也可按疼痛部位来定型,分为太阳头痛、阳阳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4.头痛的方药; 4.1,外感头痛方药; 治疗风邪头痛,汉·张机《金匮要略》用生姜半夏汤;南宋·窦材《扁鹊心书》用祛风散:金·张元素《医学启源》用防风。刘完素《黄帝内经素问宣明方论》治脑风,要用麻黄、细辛、干蝎、藿香叶;李杲《兰室秘藏》用细辛散。明·李梃《医学入门》用芎芷香苏散、消风散。龚廷贤《寿世保元》治头风用追风散;清·费伯雄《医醇剩义》用香芷汤等。治风邪头痛,皆用祛风药如白芷、川芎、防风、荆芥、羌活、苍术、槁本、生姜和细辛等…… 4.2,内伤头痛方药; 治气虚头痛,宋·严用和《济生方》用葱附丸和蝎附丸;元·罗天益《卫生宝鉴》用顺气和中汤;徐彦纯《玉机微义》用黄芪;明周慎斋《周慎斋遗书》用四物汤去生地,加人参;龚廷贤《寿世保元》则用黄芪益气汤;清·陈士铎《辨证录》治用升清固外汤。历代医家多用补气药如黄芪、人参、炙甘草等治疗气虚头痛。 治血虚头痛,金张元素《医学启源》认为川芎是治血虚头痛之圣药。李杲《兰室秘藏》则用当归、川芎为主;明吴昆《医方考》用八珍汤;李梃《医学入门》用古芎归汤,或加味四物汤;清费伯雄《医醇剩义》用养血胜风汤;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宜养血和血,故药用川芎、归身、白芍、白蒺藜、桑枝。可见治疗血虚头痛多用四物汤是主方。 4.3,偏头痛; 治偏头痛,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龙脑芎犀丸;严用和《济生方》则用都梁丸;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用白附子散治风寒偏头痛,用川芎散治风盛引起的偏头疼;金李杲《兰室秘藏》用清空膏;元徐彦纯《玉机微义》用川芎茶调散;明龚廷贤《寿世保元》用小柴胡汤;清费伯雄《医醇剩义》用愈风丹。 4.4,六经头痛; 汉张机《伤寒论》治疗太阳头痛用桂枝加葛根汤、麻黄汤;头痛有热者,用承气汤;心下痞硬满、不恶寒者,用十枣汤。 治阳明头痛,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用犀角升麻汤;元徐彦纯《玉机微义》用调胃承气汤、白虎汤;明龚廷贤《古今医鉴》用升麻、干葛、白芷、石膏。治少阳头痛,金张元素《医学启源》用柴胡;元徐彦纯《玉机微义》用小柴胡汤。明李梃《医学入门》用川芎茶调散。治少阴头痛,金张元素《医学启源》用羌活加川芎;李杲《兰室秘藏》用麻黄、附子、细辛;元徐彦纯《玉机微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厥阴头痛,汉张机《伤寒论》用吴茱萸汤;金李杲《兰室秘藏》用羌活附子汤;元徐彦纯《玉机微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太阴头痛,金李杲《脾胃论》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在《兰室秘藏·卷中·头痛门》又用苍术、半夏、南星为主治疗痰重的太阴头痛,元徐彦纯《玉机微义》用桂枝汤或理中汤。 4.5,头痛治疗用药; 从汉代到清代的中医古文献记载治疗头痛的有184条论述中包含有详细药和方名;而有140条论述中只有详细用药,无方名;在含用药的论述中,总用药有386味。而药味的出现频数是1843药次。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药有川芎、甘草、细辛、白芷、防风、半夏、黄芩、羌活、当归、石膏。 结论: 1.历代头痛命名; 自《黄帝内经》开始头痛的命名多样化。有按头痛部位来命名,如偏头痛、头脑顶痛等,或按头痛性质来命名,如:冲头痛、厥头痛等;也有按头痛的病因来命名。如:首风,脑风,头风,风头痛。可见在历代的医学文献中关于头痛病名有着多种不同的称谓,病名繁杂,反映了历代医家对头痛内涵的不同认识,头痛古文献的整理对于研究头痛病证的继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在于有助于弄清头痛相关病名的内涵及历史沿革,从而明确头痛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规范头痛病命名,其对于中医头痛病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头痛的病因病机; 自文献整理的条文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多认为头痛的病因病机为“新沐中风”、“两感于寒”、“热在心膈”、“胃不和”、“热闭肺脏”、“中焦气虚”,“气不上荣”,“三阳之脉受风寒”,“寒湿”,“寒盛气逆”,“阴气逆上”“阳中于邪项必强”,“气虚和湿热”,“风府受寒”,“肾经虚火”,“脾胃之气虚”等。可见历代医家多认为头痛的病因病机的关键在于“风”、“虚”、“湿”、“瘀”、“寒”等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致。 3.头痛证型; 总的来说主要有分外感内伤头痛2大类,外感头痛可分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和火热头痛。内伤头痛分为肝阳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和瘀血头痛。头痛也可按六经辨证型,分为太阳头痛、阳阳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和少阴头痛。可见历代医家对头痛的辨证方法多样,或按六经辨证,或以脏腑气血辨证,证型缺乏规范和统一。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分析,现代医学所指的头痛,症状反复发作,更接近于古代文献的内伤头痛。建议结合头痛“多风”“多湿”“多瘀”“多虚”的病因病机按内伤头痛来论治。 4.头痛的方药及推荐用药; 综合所有文献,发现当中有184条条文包含有药方名,又有详细的用药;而有140条条文只有有详细的用药,而无药方名;另外,亦有109条条文无方名和无药,有方有药的论述总计用药287味;而无方名有药的论述中总用药279味;所有有药的论述中总用药386味。 总结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依次是:川芎、甘草、细辛、白芷、防风、半夏、黄芩、羌活、当归、石膏。临床可在选用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中药来治疗风瘀头痛,并以此辨证加减应用,如风寒头痛,加细辛、荆芥、蔓荆子等;风热头痛,加石膏、黄芩、蔓荆子、桑叶等;肝阳头痛,加菊花、桑叶、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蒺藜等;血虚头痛,加白芍、熟地、何首乌、枸杞子等;痰浊头痛,加陈皮、茯苓、白术、僵蚕等;瘀血头痛,加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葱等;气虚头痛,加人参、黄芪等;阳虚头痛,加附子、桂枝等;阴虚头痛,加沙参、麦冬、玉竹等;偏头痛,加白附子、南星、全蝎、干姜、僵蚕、麝香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