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黏膜musashi-1、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6h】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黏膜musashi-1、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主要试剂盒仪器

1.1主要试剂

1.2主要仪器

2.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标本的取材

2.1实验动物

2.2模型制作

2.3标本取材

3.检测指标与方法

3.1小肠组织病理检测

3.2小肠组织PCNA,msi-1免疫组化的测定

3.3小肠组织musahsi-1 mRNA表达量的测定

4.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动物及标本的大体观察

2.肠黏膜病理改变

3.肠IIRI损伤时肠黏膜musahsi-1的表达结果

3.1 肠IIRI损伤时msi-1蛋白在小肠隐窝中的免疫组化染色

3.2 肠IIRI损伤时msi-1 mRNA在小肠隐窝中表达结果

4.IIRI损伤时PCNA在小肠隐窝中的表达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致谢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是以小鼠小肠为研究对象,以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IIRI)模型为基础,通过观察小肠黏膜的组织学改变,了解IIRI对小肠黏膜的损伤作用;通过检测肠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musashi-1(msi-1)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肠黏膜的表达变化,探讨在IIRI时肠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肠上皮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同时通过检测msi-1 mRNA在肠IIRI不同时期的表达,从基因水平探讨msi-1对小鼠小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发育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昆明小鼠50只,体重18-22g。随机分为5组,即:IIRI6h组、IIRI12h组、IIRI24h组、IIRI48h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肠系膜血管夹闭法制作肠IIRI模型,手术前12h,小鼠禁食,不限制饮水。经腹腔注射0.3%戊巴比妥1mL/kg(体重),麻醉成功后固定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经腹正中线切开腹壁,打开腹腔,找到并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其根部,湿纱布覆盖腹壁。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期间,间断地向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约15~20mL/kg(体重),以预防松开动脉夹后出现的一过性低血容量反应。20min后去掉动脉夹,消毒皮肤,缝合腹壁。关腹后再向腹腔内追加含庆大霉素32万U/L的生理盐水约25~30mL/kg(体重),以达到扩容和预防腹腔手术时可能的污染。术后一笼一鼠,自由饮食。分别于IIRI术后6、12、24、48小时处死小鼠,距回盲部约10cm处取小肠组织约4cm,其中2cm标本加入10%中性甲醛中固定,1、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PCNA和msi-1表达及其指数;另2cm标本及时投入盛有RNAlater的EP管中,4℃过夜后-80℃冰箱中保存,待行RT-PCR检测msi-1 mRNA在肠道黏膜上皮的表达。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大体观察对照组肠管呈粉红色,质地柔软,有光泽。IIRI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由该动脉供血的肠管颜色变暗,呈紫色,失去光泽。 2、光镜下见对照组小鼠肠道黏膜各层结构正常,绒毛排列整齐;IIRI6h组改变不明显,12h组绒毛萎缩变短、水肿,24h组绒毛严重受损,脱落明显,排列紊乱,隐窝结构密集,间质明显水肿,炎性细胞浸润,48h组绒毛长短不一,排列不整齐,隐窝结构较前稀疏,间质充血不明显,其中以24h组肠道损伤表现最为明显。 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正常的对照组小肠组织中,msi-1主要表达在小肠隐窝底部,潘氏细胞上面,与对照组相比,IIRI组msi-1表达增加,各组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0.062±0.008;0.088±0.014;0.134±0.017;0.090±0.011 vs,0.021±0.003,P<0.01); 24h表达最强,随时间延长,msi-1的表达减弱,至48h时与对照组相比(0.090±0.011);在正常小肠组织中PCNA主要表达于肠隐窝中上部的细胞核内,而在隐窝基底部表达较少,肠IIRI损伤后,PCNA表达开始减弱,但IIRI6h时PCNA指数改变不明显(0.79±0.072 vs.0.84±0.095,P>0.05),IIRI12h时PCNA开始指数下降(0.69±0.090 vs.0.84±0.095,<0.01),IIRI24h表达最弱(0.51±0.058 vs.0.84±0.095,P<0.01),IIRI48h又有增强(0.63±0.059 vs.0.84±0.095,P<0.01)。对IIRI损伤后,小鼠小肠黏膜破坏,绒毛隐窝结构萎缩: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IRI损伤组msi-1 mRNA表达增高,msi-1阳性细胞指数显著增高;至损伤后24h达到最高,48h又下降; RT-PCR也显示msi-1 mRNA的类似表达情况。 结论: msi-1可作为肠上皮干细胞的一种标记物,可用来观察肠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肠上皮干细胞的动态变化,msi-1阳性细胞可能对IIRI所致肠黏膜损伤起着一定的损伤修复作用。PCNA可反映细胞的增殖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肠道干细胞的增殖潜能,对其检测可反映肠黏膜上皮损伤修复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