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汉语特殊疑问句在DbP理论框架下的语义解释
【6h】

现代汉语特殊疑问句在DbP理论框架下的语义解释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Some General Assumptions

1.2 Focusing on the Wh in-situ phrases

1.2.1 The Wh-fronting language

1.2.2 Partial Wh-movement language:German

1.2.3 Wh-in-situ language:Chinese

1.3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Chapter 2 The Wh-movement Analysis within the Early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Arguments for LF Wh-movement--Huang(1982)

2.1.1 The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2.1.2 Specificity Effects

2.1.3 Locality conditions

2.1.4 Weak Crossover Effects

2.1.5 The scope of Wh-phrases

2.3 Pied-Piping Hypothesis--Nishigauchi(1990)

2.4 D-Linking and Not-D-Linkin-Petsetsky(1987)

2.5 Clause Typing Hyphthesis--Cheng(1997)

2.6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3.1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3.2 Enter the improved MP

3.3 The argument for the LF-movement constraints

3.4 Arguments against LF-movement--Reinhart(1998)

3.4.1 Interpretive problems of the Wh-in-situ

3.4.2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rivation

3.4.3 Adjunct Wh-phrases

3.5 Summary

3.6 Syntax of Chinese Wh-questions in MP

Chapter 4 the Interfaces Condition

4.1 Split Feature Hypothesis--Shima(1999)

4.1.2 The OP-F of the Chinese Wh-phrase

4.2 From Feature Checking to Feature Matching

4.3 The Dislocated Feature Hypothesis-Tonoike(2000)

Chapter 5 Adopt the Focus Feature Operator Hypothesis

5.1 The language evidence

5.2 Wh-as variables

5.3 Focus feature in Chinese Wh-phrases

5.4 Tentative solution

5.5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vement

Chapter 6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Published Paper during Degree Study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特殊疑问句的句法生成以及相关语义在DbP(Derivation byPhase)的理论框架下的解释。Wh-词组的移位问题已经倍受语言学家关注。根据特殊疑问词Wh-词组在世界语言中的不同位置,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Wh-词组前置语言(Wh-fronting)如英语;Wh-词组留原位(Wh-in-situ)语言,如汉语及日语;部分Wh-短语移位(Partial Wh-movement)如德语(McDaniel 1989)。作者首先回顾了生成语法研究中,对汉语特殊疑问句研究所采取的两种方法:即LF层面的移动分析法,和LF层面的非移动分析法(以下简称“非移动分析法”)。黄正德(1982)是最早采用移动分析法来研究汉语的特殊疑问句的语言学家。他提出的“汉语的特殊疑问词在LF层面发生移动”的假设对汉语生成语法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正德(1982)的研究不仅论证了特殊疑问词在LF层面移动的可能性,同时也间接证明了LF层面的存在。 生成语法理论在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最简单理论阶段。最简单理论和先前的生成语法研究在研究目的上是一致的。最简单理论之所以“最简单”是因为其从经济原则出发寻求句子生成的最简单途径。因此,最简单理论的诞生既是句法理论研究的发展也是变革和飞跃。本论文正是在最简单理论研究的框架下,探讨汉语特殊疑问句的句法及相关语义解释。在此框架下,移动分析法与非移动分析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Reinhart(1998)在最简单理论框架下对汉语特殊疑问句进行的研究。同时,在Reinhart(1998)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保留Reinhart部分观点,但有所不同的是将特殊疑问词看成是一个变量来对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讨论。将汉语的特殊疑问词统一看成“变量”受一个算子的约束。本文在接下来的部分进行了论述。而特殊疑问词统一看成是变量,其中包含不同的特征。根据Shima(1999)提出的特征分离假设‘Split Feature Hypothesis’, 特殊疑问词就英语语言而言,其包含[Wh]以及[OP]特征,从而引发英语特殊疑问句的移动。而在汉语当中,由于汉语特殊疑问词在疑问句中仍然保留原位不动。Shima(1999)认为,日语的特殊疑问句式与汉语比较相近,通过汉语和日语的比较分析,我们得知汉语特殊疑问句中疑问助词的包含与否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相近。同时,在Tonoike(2000)中,他提出日语疑问助词-ka扮演“焦点算子”角色,与英语当中what的-at部分相对应。因此在该假设中,汉语里作者假设该“焦点算子”在词汇序列Lexical Array(LA)中存在,在特殊疑问句生成中被选择。在众多语言当中,作者引用了Ultan(1978)的语言数据库,从其库中可以归纳得出凡是通过移动的语言都不含有疑问语气词,而特殊疑问词保留原位的语言都含有疑问语气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另一支持论据,实则语气词在汉语当中并非必需词,其存在与否对于汉语特殊疑问句影响不大。因此作者提出汉语特殊疑问词当中包含与语气词相当作用的“焦点算子”,有助于对汉语的特殊疑问句进行语义解释。此论文对汉语特殊疑问句的句法以及相关语义解释的研究只是一种探讨,其中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